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8100发布日期:2023-06-21 12:4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属于激光陀螺放电领域。


背景技术:

1、激光陀螺放电系统是利用几千伏的电压将激光陀螺内部氦氖气体击穿、形成等离子体,再通过受激辐射产生激光。

2、当前主流的激光陀螺放电系统是单阴极1'、双阳极2'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容易加工、成本低,但激光陀螺工作时间长后,阴极1'表面容易发生溅射,从而导致激光陀螺寿命终止。而且在这种单阴极1'、双阳极2'放电系统中,放电通道3'经过两个平面镜4',激光陀螺工作过程中,阴阳极之间形成的等离子体会不停轰击平面镜4'表面膜层,这将导致两个平面镜4'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激光陀螺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降。

3、长航时激光惯导系统对激光陀螺的寿命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阴极1'寿命和平面镜4'、球面镜5'表面膜层的可靠性对激光陀螺寿命有较大影响,平面镜4'、球面镜5'表面膜层的稳定性对激光陀螺的长期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目的在于从阴极及平面镜、球面镜表面膜层两个角度出发,提供一种长寿命、高稳定性的激光陀螺放电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所述放电系统包括微晶玻璃腔体、第一阳极、第二阳极、第一阴极、第二阴极、第一高反射球面镜、第二高反射球面镜、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和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

4、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阴极分别等电位对称分布在所述微晶玻璃腔体上;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一阴极之间具有预定的放电距离,形成第一放电通道;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第二阴极之间具有预定的放电距离,形成第二放电通道;所述第一放电通道与所述第二放电通道对称且长度相等;

5、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与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微晶玻璃腔体上;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形成一个闭环光路通道。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通过第一导线短接,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通过第二导线短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阳极、所述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保持预定距离。

8、进一步地,所述预定距离不小于3mm。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光胶于所述微晶玻璃腔体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分别设置在所述微晶玻璃腔体的四角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阳极、所述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阴极分别通过铟冷压工艺封在所述微晶玻璃腔体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微晶玻璃腔体内部充氦氖混合气体。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与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相对所述微晶玻璃腔体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放电通道与所述第二放电通道在所述中心轴两侧对称。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阴极与两个阳极组成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可有效抑制电极表面溅射,减小电极发生表面溅射的风险,提高了谐振腔的工作寿命,即延长激光陀螺工作寿命。两条等长且对称的放电通道不经过高反射球面镜和半透半反平面镜,避免了放电时等离子体对高反射球面镜或半透半反平面镜表面膜层的轰击,提高了高反射球面镜或半透半反平面镜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另外,两条等长且对称的放电通道抵消了朗谬尔流效应引入的零位漂移。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系统包括微晶玻璃腔体(1)、第一阳极(2)、第二阳极(3)、第一阴极(4)、第二阴极(5)、第一高反射球面镜(6)、第二高反射球面镜(7)、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8)和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2)和所述第二阳极(3)通过第一导线(13)短接,所述第一阴极(4)和所述第二阴极(5)通过第二导线(14)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2)、所述第二阳极(3)、所述第一阴极(4)和所述第二阴极(5)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6)、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7)、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8)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9)保持预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不小于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6)、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7)、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8)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9)光胶于所述微晶玻璃腔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6)、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7)、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8)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9)分别设置在所述微晶玻璃腔体(1)的四角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2)、所述第二阳极(3)、所述第一阴极(4)与所述第二阴极(5)分别通过铟冷压工艺封在所述微晶玻璃腔体(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腔体(1)内部充氦氖混合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2)与所述第二阳极(3)、所述第一阴极(4)与所述第二阴极(5)、所述第一高反射球面镜(6)与所述第二高反射球面镜(7)、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8)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9)相对所述微晶玻璃腔体(1)的中心轴(12)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放电通道(10)与所述第二放电通道(11)在所述中心轴(12)两侧对称。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阴极双阳极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属于激光陀螺放电领域,包括微晶玻璃腔体、第一阳极、第二阳极、第一阴极、第二阴极、第一高反射球面镜、第二高反射球面镜、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和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第一阳极与第二阳极和第一阴极与第二阴极分别等电位对称分布在微晶玻璃腔体上;第一阳极与第一阴极之间形成第一放电通道;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之间形成第二放电通道;第一放电通道与第二放电通道对称且长度相等;第一高反射球面镜与第二高反射球面镜、第一半透半反平面镜与第二半透半反平面镜分别对称设置在微晶玻璃腔体上,形成一个闭环光路通道。本技术提供的激光陀螺放电系统寿命长、稳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彭光辉,王强,郭岩龙,王保峰,赵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