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

文档序号:34506009发布日期:2023-06-18 01:5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设备,更具体涉及一种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输电线路导线压接工作,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导线压接质量是影响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线路投运后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

2、由于金属导线压接工艺流程繁琐,计算过程复杂,测量画印步骤多,工作效率低下;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出现多压、少压或者钢锚压接不合格等诸多问题。现市场产品虽然具有智能测量导线压接质量的装置,但现有装置具有体积较大,不易带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作业灵活性低,且运行时间较长,施工人员需在施工现场作业较长时间的缺陷。

3、因此,亟需一种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包括呈矩形、内部设置空腔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带有蓝牙模块、用于测量压接管参数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游标卡尺、激光卷尺、角度尺;所述测量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读取测量结果并进行记录的手机。

4、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设置限位层,限位层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游标卡尺、激光卷尺、角度尺、中央控制器和手机的放置槽。

5、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为stm32f429芯片;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通信模块和显示屏,通信模块为cc2541蓝牙芯片,显示屏为rgb屏幕。

6、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旁边设置用于控制数据处理器的开关;所述开关旁边设置充电口和数据插口,且数据插口旁边设置若干按钮。

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出连接手机。

8、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层上开设有第一放置口、第二放置口、第三放置口,第一放置口内放置手机的数据线,第二放置口内放置手机的第一插头,第三放置口内放置适配中央控制器的第二插头。

9、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包括通过无线传输功能连接在一起的测量装置、中央控制器、手机,并将测量装置、中央控制器、手机通过限位层设置在箱体内,缩小了装置体积。中央控制器实现了自动匹配压接管和计算压接所需要的数据,进一步实现了装置智能化,确保了作业质量,减少了施工人员计算的步骤,从而降低出错率,提高了施工人员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精确度高、检测速度快和使用便捷的优点。



技术特征:

1.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内部设置空腔的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带有蓝牙模块、用于测量压接管参数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游标卡尺(3)、激光卷尺(4)、角度尺(5);所述测量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央控制器(7),中央控制器(7)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读取测量结果并进行记录的手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限位层(2),限位层(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游标卡尺(3)、激光卷尺(4)、角度尺(5)、中央控制器(7)和手机(6)的放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7)包括数据处理器(71),数据处理器(71)为stm32f429芯片;所述数据处理器(7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通信模块(72)和显示屏(73),通信模块(72)为cc2541蓝牙芯片,显示屏(73)为rgb屏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73)旁边设置用于控制数据处理器(71)的开关(75);所述开关(75)旁边设置充电口(76)和数据插口(77),且数据插口(77)旁边设置若干按钮(7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72)的输出连接手机(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层(2)上开设有第一放置口、第二放置口、第三放置口,第一放置口内放置手机(6)的数据线(8),第二放置口内放置手机(6)的第一插头(9),第三放置口内放置适配中央控制器(7)的第二插头(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压接智能测量装置,包括呈矩形、内部设置空腔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带有蓝牙模块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游标卡尺、激光卷尺、角度尺;测量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读取测量结果并进行记录的手机。本技术具有体积小、精确度高、检测速度快和使用便捷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竹,徐薏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技术研发日:20230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