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8293发布日期:2023-06-21 12:5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厚度检测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厚度测量,确保质量。路基厚度的测量时需将插杆竖直插入路基,直至路基的底面;并通过测量插杆伸入路基的长度得出路基的厚度,需要保证插杆竖直伸入路基中,否则会可能导致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路基厚度测量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有架体和插杆;所述架体包括有底部框架和移动杆,所述底部框架呈矩形,在底部框架的两侧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杆,在两根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动杆设置在顶杆的下方,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滑筒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螺纹杆的上端穿设在螺纹孔中、与顶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插杆设置在移动杆的下方,且插杆的下端伸入路基中。

3、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顶部设置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与移动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

4、更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位于一侧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杆。

5、更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穿出顶杆,并且在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6、更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框架的转角位置处设置有滚轮。

7、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沿竖向设置有刻度线。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插杆沿竖向伸入路基中,并且随着插杆的向下移动,移动杆也同时向下移动,通过移动杆在支撑杆上移动的距离能够得出地基的厚度,操作方便。

9、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架体(1)和插杆(8);所述架体(1)包括有底部框架(2)和移动杆(5),所述底部框架(2)呈矩形,在底部框架(2)的两侧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杆(3),在两根支撑杆(3)的顶部连接有顶杆(4);所述顶杆(4)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动杆(5)设置在顶杆(4)的下方,所述移动杆(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3)之间通过套设在支撑杆(3)上的滑筒(6)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5)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底部与移动杆(5)固定连接,螺纹杆(7)的上端穿设在螺纹孔中、与顶杆(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插杆(8)设置在移动杆(5)的下方,且插杆(8)的下端伸入路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8)的顶部设置有平衡板(9),所述平衡板(9)与移动杆(5)之间通过连接杆(10)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2)的顶部、位于一侧支撑杆(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杆(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7)的顶端穿出顶杆(4),并且在螺纹杆(7)的顶部设置有把手(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2)的转角位置处设置有滚轮(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上沿竖向设置有刻度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有架体和插杆;所述架体包括有底部框架和移动杆,所述底部框架呈矩形,在底部框架的两侧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杆,在两根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动杆设置在顶杆的下方,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滑筒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螺纹杆的上端穿设在螺纹孔中、与顶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插杆设置在移动杆的下方,且插杆的下端伸入路基中,以解决路基厚度测量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锟,赵汉文,高波,徐永帅,范旭赟,杨国富,薛有青,田新国,齐世超,陈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