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8221发布日期:2023-08-05 22: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膜测试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1、黑色地膜是以聚乙烯等为主要基体原料,添加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黑色母粒等辅料后生产而成的用于农业覆盖的黑色塑料薄膜。黑色地膜具有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所以能使被覆盖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更小,这更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特别是那些对土温要求不高的植物。另外,相对于透明膜,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的地面杂草因光照条件不足而难以生长。黑色地膜具有良好的吸热效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局部吸热后温度过高,当超过地膜的维卡软化点温度后容易导致穿孔现象,从而破坏地膜的保水、保墒作用。因此,黑色地膜在研发黑色地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目前,主要通过调节日光灯的发光功率大小来模拟不同强度光照的方式测试黑色地膜的耐热穿孔能力。但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频繁调节日光灯的输入电流进而改变发光功率,容易造成日光灯损坏,尤其在大功率的情况下。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该装置无需频繁调节日光灯的功率,即可改变黑色地膜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热辐射量,继而实现模拟不同光照强度下黑色地膜的耐热穿孔能力测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包括:底座、测试台、纵向轨道、顶部支撑体、灯架、导向杆和升降机构。其中:所述测试台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纵向轨道为两根,其分别纵向固定在测试台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纵向轨道的内侧壁上具有竖向分布的导轨槽,且所述纵向轨道的前壁面和/或后壁面上具有纵向分布的刻度。所述顶部支撑体固定在纵向轨道的顶端,所述灯架位于顶部支撑体和测试台之间,且所述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导向杆与导轨槽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在顶部支撑体上,且所述灯架与升降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灯架沿着导轨槽纵向升降。

3、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台的材质包括岩棉、石材、塑料、橡胶等中的任意一种,以降低和待测黑色地膜之间的热传递,提高测试精度。

4、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台上表面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内置埋设有铁块,还包用于吸附在所述铁块上的磁铁,以将待测黑色地膜压紧在测试台上。

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管、螺纹杆和手柄。其中:所述螺纹管的下端与灯架固定连接,且螺纹管的内壁上具有螺纹。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螺纹管的上端口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上端穿过顶部支撑体后与手柄连接,且所述顶部支撑体上、下表面处的螺纹杆上均连接有限位件,从而限制所述螺纹杆的纵向运动,使螺纹杆仅能够水平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圆环,其套接在螺纹杆上且两者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灯架的下表面上具有光源,所述光源与控制开关连接,从而控制光源的通断电。

8、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台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

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导轨槽且两者不固定连接,以便于导向杆沿着导轨槽上下滑动。

10、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的零刻度线与测试台的上表面处在同一水平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可实现灯架沿着纵向轨道纵向升降,进而改变所述灯架与测试台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黑色地膜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热辐射量,继而实现模拟不同光照强度下黑色地膜的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而无需频繁调节日光灯的功率,避免因此造成日光灯损坏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通过所述导向杆不仅使灯架沿着纵向轨道纵向升降,而且通过在纵向轨道的前壁面和/或后壁面上设置刻度,可利用所述导向杆指示灯架所在高度,进而地显示灯架与测试台之间距离,便于方便地、快速地调节所需要的测试高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测试台、纵向轨道、顶部支撑体、灯架、导向杆和升降机构;其中:所述测试台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纵向轨道为两根,其分别纵向固定在测试台两侧的底座上;所述纵向轨道的内侧壁上具有竖向分布的导轨槽,且所述纵向轨道的前壁面和/或后壁面上具有纵向分布的刻度;所述顶部支撑体固定在纵向轨道的顶端,所述灯架位于顶部支撑体和测试台之间,且所述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导向杆与导轨槽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在顶部支撑体上,且所述灯架与升降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的材质包括岩棉、石材、塑料、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上表面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内置埋设有铁块,还包用于吸附在所述铁块上的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管、螺纹杆和手柄;其中:所述螺纹管的下端与灯架固定连接,且螺纹管的内壁上具有螺纹;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螺纹管的上端口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上端穿过顶部支撑体后与手柄连接,且所述顶部支撑体上、下表面处的螺纹杆上均连接有限位件,从而限制所述螺纹杆的纵向运动,使螺纹杆仅能够水平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圆环,其套接在螺纹杆上且两者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的下表面上具有光源,所述光源与控制开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导轨槽且两者不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的零刻度线与测试台的上表面处在同一水平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公开一种黑色地膜耐热穿孔能力测试装置,包括:底座、测试台、纵向轨道、顶部支撑体、灯架、导向杆和升降机构。其中:所述测试台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纵向轨道固定在测试台两侧,且纵向轨道的内侧壁上具有竖向分布的导轨槽。所述纵向轨道的前壁面和/或后壁面上具有纵向分布的刻度。所述顶部支撑体固定在纵向轨道的顶端,所述灯架位于顶部支撑体和测试台之间,且所述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导向杆与导轨槽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在顶部支撑体上,且所述灯架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测试装置无需频繁调节日光灯的功率,即可改变黑色地膜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热辐射量,继而实现模拟不同光照强度下黑色地膜的耐热穿孔能力测试。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红,周经纶,代冲,邱奇,张元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宿州中科德润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