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5590发布日期:2023-10-25 17: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具体为一种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1、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专利号为cn202221800715.1的"一种防护结构",该方案中记载了"一种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安装板表面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螺纹杆、滑块和移动板。",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杆,旋转螺帽带动螺纹杆旋转,由于滑块与螺纹杆相啮合,所以当螺纹杆旋转时会带动滑块在安装板的滑槽内左右滑动,此时与滑块固定连接的移动板会随之左右水平移动,由于升降板与移动板相贴合且接触面互为斜面,所以当移动板移动时会带动升降板在安装板的滑槽内滑动,此时与升降板固定连接的防护板会随之在弹簧的作用下升降,随后升降板会一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滑动,当防护板处于最低点时,即可达到防护传感器的目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需要通过防护板对传感器进行保护时,使用者需要对通过旋转螺帽带动螺纹杆旋转,然后在移动板的挤压下通过升降板带动防护板向下移动,最后达到对传感器进行防护的目的,由于螺纹杆与安装板之间是平行设置的,在对螺纹杆一端的螺帽进行旋转的时候使用者的手部可能受到安装板的阻碍,从而无法更加流畅的对螺帽进行旋转,导致对螺纹杆的旋转比较麻烦,而且通过带有斜面的移动板和升降板进行传动带动防护板移动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外部且位于传感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部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套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部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传感器配合使用的防护板,所述转动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压杆固定连接,所述压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贯穿转动杆并延伸至转动杆的外部,所述支撑板与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外部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4、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板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凹槽连通。

5、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部且位于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部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圆角。

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呈对称分布。

8、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安装板、传感器、第一固定板、转动杆、第二固定板、连接板、防护板、凹槽、压杆、压缩弹簧、支撑板、限位杆、限位槽、滑槽,能够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凹槽中的压杆移动,使得压杆通过支撑板带动限位杆与第二固定板上的限位槽结合,从而对防护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通过防护板对传感器进行防护,需要打开防护板时也只需对压杆进行按压,使得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即可打开防护板,通过设置的扭力弹簧,能够在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时,利用扭力弹簧的弹力自动打开防护板,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传感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外部且位于传感器(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外部远离第一固定板(3)的一侧套设有第二固定板(5),所述第二固定板(5)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4)与第二固定板(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的外部靠近第一固定板(3)的一侧套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与转动杆(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传感器(2)配合使用的防护板(7),所述转动杆(4)的内部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杆(9),所述压杆(9)与凹槽(8)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0),所述压缩弹簧(10)的一端与转动杆(4)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0)的另一端与压杆(9)固定连接,所述压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垂直贯穿转动杆(4)并延伸至转动杆(4)的外部,所述支撑板(11)与转动杆(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1)的外部靠近第二固定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板(5)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12)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板(11)配合使用的滑槽(14),所述滑槽(14)与凹槽(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外部且位于第一固定板(3)与连接板(6)之间套设有扭力弹簧(15),所述扭力弹簧(15)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3)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15)的另一端与连接板(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2)的外部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设置有圆角(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7),所述安装孔(17)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17)呈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传感器,安装板的外部且位于传感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部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套设有第二固定板;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凹槽中的压杆移动,使得压杆通过支撑板带动限位杆与第二固定板上的限位槽结合,从而对防护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通过防护板对传感器进行防护,需要打开防护板时也只需对压杆进行按压,使得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即可打开防护板,能够在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时,利用扭力弹簧的弹力自动打开防护板,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海源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