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7371发布日期:2023-11-22 22:0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碰撞试验用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1、为测量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汽车需通过汽车碰撞试验进行检测以得出碰撞结果,从而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进行评分,在汽车碰撞试验中,需驱使车辆多角度撞击碰撞障壁。

2、在对碰撞障壁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使精度达到要求,整个过程中需要至少4名试验人员配合操作完成试验,以进行安装壁障时采用的重型吊装设备起吊、下放、对孔、入槽等步骤。在一次放置后,碰撞障壁放置在水平面上,精度常难以达到标准,碰撞障壁与预设位置存在偏差,需对碰撞障壁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微调,需要多次重复以上步骤以进行位置的微调,导致人力资源利用率低,耗时长,同时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一次放置后,碰撞障壁放置在水平面上,精度常难以达到标准,碰撞障壁与预设位置存在偏差,需采用的重型吊装设备进行微调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包括底座、丝杆、移动组件、驱动组件和机壳;所述丝杆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机壳套设在所述丝杆外并与所述底座相接,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机壳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移动组件绕所述丝杆的轴线转动。

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螺母和支撑件;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支撑件套设在所述丝杆外并与所述螺母相接。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为支撑筒,且套设在所述丝杆外,并与所述螺母相接;所述支撑部插设在所述支撑筒内。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沿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

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轮组、驱动轮组和握把;所述传动轮组包括固定轮和传动轮;所述固定轮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固定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组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握把与所述驱动轮组相接。

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固定轮均为锥齿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固定轮通过齿轮啮合配合传动。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包括转轮、转轴和限位件,所述转轮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转轮的外周设有多个沿所述转轮周向间隔分布的限位齿槽,所述限位件与各所述限位齿槽可拆卸插接。

9、进一步地,所述握把包括外壳和手柄;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转轴外并能够与所述转轮相对转动,且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通孔活动连接;所述手柄可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线。

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侧壁设置有相互呈夹角设置的限位直面和导向斜面;所述限位直面与所述限位齿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导向斜面能够沿所述限位齿槽的槽壁进行滑动。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和所述机壳为焊接连接。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包括底座、丝杆、移动组件、驱动组件和机壳;丝杆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组件与丝杆传动连接,移动组件与丝杆螺纹配合;机壳套设在丝杆外并与底座相接,移动组件具有第一限位部,机壳具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配合连接以限制移动组件绕丝杆的轴线转动。

14、具体地,在使用时,丝杆沿水平方向放置,由驱动组件带动丝杆转动,移动组件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下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移动组件在丝杆上进行沿丝杆的延伸方向的位移,从而实现顶起出或返回的动作,在进行障壁安装且障壁需要进行微调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固定,随后通过驱动组件以使移动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以推动碰撞障壁,使碰撞障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碰撞障壁的位置微调;本实用新型采用丝杆与驱动组件配合连接的方式,在丝杆水平放置时,驱动移动组件在丝杆上实现水平方向的位移,在碰撞障壁进行安装和微调时,单人便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碰撞障壁的位置进行微调,使用方便,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且通过丝杆的行程较长,便于使用者控制移动组件的伸出量,从而提升微调的位置的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丝杆(200)、移动组件(300)、驱动组件(400)和机壳(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00)包括螺母(310)和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部(320)和支撑部(3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沿所述丝杆(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0)包括传动轮组(410)、驱动轮组(420)和握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412)与所述固定轮(411)均为锥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420)包括转轮(421)、转轴和限位件(422),所述转轮(421)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轮(412)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括外壳(423)和手柄(4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22)的侧壁设置有相互呈夹角设置的限位直面和导向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和所述机壳(500)为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涉及碰撞试验用设备技术领域,该碰撞试验用调整装置包括底座、丝杆、移动组件、驱动组件和机壳;丝杆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组件与丝杆传动连接,移动组件与丝杆螺纹配合;机壳套设在丝杆外并与底座相接,移动组件具有第一限位部,机壳具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配合连接以限制移动组件绕丝杆的轴线转动。驱动组件带动丝杆转移动组件在丝杆上进行沿丝杆的延伸方向的位移,从而实现顶出或返回的动作,单人便可使用本技术对碰撞障壁的位置进行微调,使用方便,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且通过丝杆的行程较长,便于使用者控制移动组件的伸出量,从而提升微调的位置的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轩,颜超,方哲,王子轩,姜春鹏,高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