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0685发布日期:2023-12-14 05:0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船机智能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为装船机加装与主机系统相互独立的智能化系统时,需对装船机的各项运动参数进行检测,如主机旋转角度,伸缩臂移动距离,溜桶旋转角度等。在装船机各运动部件的动力输出位置加装编码传感器才能采集相应运动部件的运动参数,因为装船机各部件的直线运动均是通过电机带动的机械结构实现的,所以装船机智能化改造使用的编码器多为旋转编码传感器。

2、传统的旋转编码传感器安装方法是根据运动部件的动力输出位置的机械结构型式,将旋转编码传感器通过支架、梅花联轴器、异形联接件等部件,将机械运动传导至旋转编码传感器的中心转轴,这种传统安装方法存在两个缺点,第一:旋转编码传感器的中心转轴与运动部件的输出轴几乎是直接联接,因现场安装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旋转编码传感器中心转轴与装船机电动机带动的运动部件的轴心不同轴的情况,而装船机作业时机械振动极大,这就导致了几乎直接联接的旋转编码传感器的中心转轴会直接承担装船机作业时的机械振动,这对编码器的使用寿命有巨大的影响,故障率较高;第二:装船机电动机带动的运动部件种类极多,旋转编码传感器的中心转轴与运动部件的输出轴直接联接时无法控制旋转编码传感器中心转轴的朝向,虽然中心转轴与传感器外壳之间为密封结构,但在持续振动下,密封结构会被破坏,当中心转轴朝上时,传感器中心转轴处会进水积泥导致传感器损坏。

3、因此人们亟需一种可有效减少振动传递至旋转编码器,提高使用寿命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利用同步轮与传动带的传动原理,通过传动轴将装船机运动部件的运动间接传递至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减弱振动的传递,提高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包括旋转编码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传动带以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装船机运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为齿形结构,且所述传动带为齿形传动带。

4、优选的,所述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旋转编码器、所述第一同步轮以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与装船机连接。

5、优选的,所述外壳与所述装船机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减震垫。

6、优选的,所述旋转编码器通过l型连接支架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且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端向下设置。

7、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正对所述传动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菱形轴承座,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菱形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内底壁对应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菱形轴承座,所述第二菱形轴承座通过轴承与竖向限位轴连接,所述竖向限位轴的顶部以及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均与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菱形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菱形轴承座内的轴承均为调心轴承。

9、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方形框架以及三面分体式护罩,所述旋转编码器、所述第一同步轮以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位于所述方形框架内,所述方形框架位于所述三面分体式护罩内。

10、优选的,所述三面分体式护罩包括u型底座以及u型罩盖,所述u型底座的支臂与所述u型罩盖的支臂相互垂直设置,所述u型底座以及所述u型罩盖扣合连接,且所述u型底座以及所述u型罩盖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装船机螺栓连接的连接耳,所述u形底座与所述u形罩盖的连接缝隙内填充有密封胶。

1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同步轮与传动带的传动原理,通过传动轴将装船机运动部件的运动间接传递至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减弱振动的传递,避免直接传递时振动传递量较大的问题,提高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13、2、本实用新型中将同步轮设置为齿形结构,且传动带为齿形传动带,可以利用齿与齿之间的啮合,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确保转动能够精确传递至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进而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度。

14、3、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垫能够有效减少装船机自身机械振动通过外壳直接传递至内部得到旋转编码器,配合同步轮与传动带的间接传动作用,进一步减少旋转编码器所受的振动,进一步提高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编码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传动带以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装船机运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为齿形结构,且所述传动带为齿形传动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旋转编码器、所述第一同步轮以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与装船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装船机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减震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编码器通过l型连接支架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且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端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正对所述传动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菱形轴承座,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菱形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内底壁对应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菱形轴承座,所述第二菱形轴承座通过轴承与竖向限位轴连接,所述竖向限位轴的顶部以及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均与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菱形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菱形轴承座内的轴承均为调心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方形框架以及三面分体式护罩,所述旋转编码器、所述第一同步轮以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位于所述方形框架内,所述方形框架位于所述三面分体式护罩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面分体式护罩包括u型底座以及u型罩盖,所述u型底座的支臂与所述u型罩盖的支臂相互垂直设置,所述u型底座以及所述u型罩盖扣合连接,且所述u型底座以及所述u型罩盖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装船机螺栓连接的连接耳,所述u型底座与所述u型罩盖的连接缝隙内填充有密封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涉及装船机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旋转编码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传动带以及传动轴,传动轴与装船机运动部件传动连接,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均为齿形结构,且传动带为齿形传动带;本技术中利用同步轮与传动带的传动原理,通过传动轴将装船机运动部件的运动间接传递至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减弱振动的传递,避免直接传递时振动传递量较大的问题,提高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寿命,且利用齿与齿之间的啮合,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朋,王云健,姜帅,李慧鹏,王晶,王丛艳,郑汉光,张立伟,程宇扬,崔向涛,肖雄,郑欣,马泽海,黄强,王强,沈阅,高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