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9047发布日期:2023-07-18 18:1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与碰撞物发生正面碰撞时,需要由车辆前部主要承力结构的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以对车上的乘员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车体结构中的防撞横梁总成以及机舱纵梁经过合理的强度设计足以应对车辆与碰撞物重叠面积较大时的碰撞情形。然而,当车辆与碰撞物重叠面积的宽度小于车体宽度的25%时,防撞横梁总成和机舱纵梁不能充分参与这样的碰撞过程,无法起到足够的吸能缓冲效果,很可能导致乘员舱受到巨大碰撞力而产生不可接受的变形,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

2、因此,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制定了车体速度为64km/h,车体与刚性壁障重叠面积为25%的正面偏置碰撞安全评价项目(以下简称“25%小偏置碰撞”),进行上述评价项目测试的车辆往往因为防撞横梁和机舱纵梁未充分参与碰撞吸能,巨大的碰撞冲击力未受到有效削弱的情况下通过底盘、车轮和机舱边梁等作用到了乘员舱上,导致了乘员舱的巨大变形。

3、为了从25%小偏置碰撞中,针对车轮动态响应和附近连杆失效分离获得更多的数据,需要对车轮以及附近连接杆失效情况进行专门的测试,以便为车辆开发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为车型25%小偏置工况开发提供更优的结构改进方向。

4、如果将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碰撞台车上进行测试,由于在测试过程中,碰撞台车的冲击能量较大,容易造成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的损坏,为了提高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的利用效率,通常将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沿y0纵向垂直平面进行切割,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在对图1中的单侧的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进行测试时,需要对单侧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的悬架减震37、上叉臂38、车轮副车架的切割面39、车轮副车架的底部40、转向机41、传动轴42、车轮副车架延伸段43以及车轮副车架端部44进行固定,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可靠的约束装置,以实现对单侧的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以对单侧的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进行固定。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碰撞台车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支撑单元下方的碰撞台车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

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定位机构的设置,能够对上叉臂和悬架减震进行固定,由于第二定位机构的设置能够对车轮副车架进行固定,由于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的设置,能够分别对转向机和传动轴进行固定,通过对上叉臂、悬架减震、车轮副车架、转向机以及传动轴进行固定,在测试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单侧的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发生移动,而影响测试结果。

4、进一步,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每个第一安装板上均开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第一定位机构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

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每个第一安装板上均开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在安装第一定位机构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定位机构的安装位置,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6、进一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安装支座和顶板,第一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支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顶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支座的顶部,顶板上开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周向开有若干第三安装孔。

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安装支座和顶板的设置,便于对上叉臂和悬架减震进行固定,在测试过程中,提高了上叉臂和悬架减震的稳定性。

8、进一步,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加强单元,加强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加强单元分别位于安装底板的左右两侧,每组加强单元均包括两个第二加强块,每个第二加强块均呈直角三角形状,第二加强块的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底部,另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在安装底板的侧面。

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加强单元的设置,提高了第一定位机构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第一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凸台,支撑架的顶部能与凸台相抵。

1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连接板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凸台,支撑架的顶部能与凸台相抵,使得凸台能对支撑架进行纵向限位,在测试的过程中,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

12、进一步,支撑架下方的碰撞台车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开有若干第四安装孔,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

1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二安装板上开有若干第四安装孔,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可以灵活的调节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的安装位置,具有通用性。

14、进一步,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若干第一定位单元和若干第二定位单元,第一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的右侧,第二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的左侧,第一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定位座前侧的第二安装板上,第二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定位座右侧的第二安装板上。

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定位座对车轮副车架的切割面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定位座对车轮副车架的端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对车轮副车架延伸段进行固定,由于车轮副车架的底部是凹凸不平的,通过第二定位单元对车轮副车架的底部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16、进一步,每个第一定位单元均包括固定块和连接框,连接框呈u型,固定块上开有u型槽,连接框的开口方向与u型槽相对,连接框上开有第六安装孔,固定块上开有连接孔,第六安装孔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第一定位单元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

1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固定块和连接框的设置,能够对车轮副车架延伸段进行固定。

18、进一步,每个第二定位单元均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

1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支撑座的设置,能够对车轮副车架的底部提供支撑,通过连接螺栓和支撑座的配合,能够对车轮副车架的底部进行固定,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20、进一步,支撑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

2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加强块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测试的过程中,能减小测试误差。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碰撞台车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支撑单元下方的碰撞台车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每个第一安装板上均开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第一定位机构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安装支座和顶板,第一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支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顶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支座的顶部,顶板上开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周向开有若干第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加强单元,加强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加强单元分别位于安装底板的左右两侧,每组加强单元均包括两个第二加强块,每个第二加强块均呈直角三角形状,第二加强块的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底部,另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在安装底板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凸台,支撑架的顶部能与凸台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下方的碰撞台车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开有若干第四安装孔,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若干第一定位单元和若干第二定位单元,第一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的右侧,第二定位座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安装板的左侧,第一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定位座前侧的第二安装板上,第二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定位座右侧的第二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定位单元均包括固定块和连接框,连接框呈u型,固定块上开有u型槽,连接框的开口方向与u型槽相对,连接框上开有第六安装孔,固定块上开有连接孔,第六安装孔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第一定位单元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定位单元均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小偏置台车碰撞测试的单侧副车架约束装置,碰撞台车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支撑单元下方的碰撞台车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定位机构、传动轴定位座和转向机定位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单侧的车轮副车架总成样件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鑫铭,刘明,张玮,何恩泽,史爱民,赵清江,罗非白,王国杰,刘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