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文档序号:35106415发布日期:2023-08-14 00:4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风除尘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的非接触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电力工业、机械工业、铁路运输等方面;特别是在一些细小颗粒物收集领域中,需要应用到对微小颗粒的非接触式检测。

2、在进行非接触式的微小颗粒检测时,需要对微小颗粒进行采集,但是现有的微小颗粒采集装置,大都采用单风机直接采集,需要近距离操作,容易使微小颗粒的采集不稳,采集效果不好,且容易发生事故,或者对采集人员造成健康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包括中间导流装置,所述中间导流装置包括中心排风管、布置在中心排风管外周的空腔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的外壁与空腔结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出风口内形成有导叶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空腔结构外部形成有气罩,所述空腔结构通过伸出到气罩外部的一号风管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顶端伸出到气罩外部与二号风管连通,所述二号风管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与收集包连通,所述收集包上设置有采集口。

4、优选地,所述气罩为直径1米、高度1.5米的圆柱形壳体结构。

5、优选地,所述中心排风管、空腔结构的下部均为喇叭口状结构。

6、优选地,所述导叶结构包括若干沿中心排风管底部外周均匀布置的风叶,且风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7、优选地,所述环形出风口的截面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风机采集,通过鼓风机和导叶结构,气流在碰到壁面会形成大面积回流,可以使环形出风口形成气流稳定的气幕,再通过离心风机形成吸收采集效应,一是能提高采集稳定性,二是能提高采集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导流装置(7),所述中间导流装置(7)包括中心排风管(1)、布置在中心排风管(1)外周的空腔结构(3),所述中心排风管(1)的外壁与空腔结构(3)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8),所述环形出风口(8)内形成有导叶结构(4),所述中心排风管(1)、空腔结构(3)外部形成有气罩(12),所述空腔结构(3)通过伸出到气罩(12)外部的一号风管(2)与鼓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1)顶端伸出到气罩(12)外部与二号风管(13)连通,所述二号风管(13)与离心风机(5)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9)与收集包(10)连通,所述收集包(10)上设置有采集口(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罩(12)为直径1米、高度1.5米的圆柱形壳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风管(1)、空腔结构(3)的下部均为喇叭口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结构(4)包括沿中心排风管(1)底部外周均匀布置的若干风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口(8)的截面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包括中间导流装置,所述中间导流装置包括中心排风管、布置在中心排风管外周的空腔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的外壁与空腔结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出风口内有导叶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空腔结构外部形成有气罩,所述空腔结构通过伸出到气罩外部的一号风管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顶端伸出到气罩外部与二号风管连通,所述二号风管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与收集包连通,所述收集包上设置有采集口。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采集性能稳定、采集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高成飞,汪一帆,李旭航,孙志新,李晓恒,钟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