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6032发布日期:2023-08-09 19:1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体为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背景技术:

1、原子吸收光谱仪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它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422973u”的一种实验室用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通过高压点火器代替传统的脉冲点火器,能够有效的对部分燃点高和浓度较低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解决了脉冲式因功率小所以点火的能量小,产生的火花温度低,对部分燃点高和浓度较低的混合气体,经常会出现点不着或爆燃等安全事故的情况,但是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中采用底部检测端进行测量,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端的高度是固定的无法调节,这样需要保证底部的样品满足检测端的位置,导致样品用量增加,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存在使用局限性,增加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存在使用局限性,增加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框架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所述框架的底部四角均连接有控制结构,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底部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左右两侧上方分别固接有把手。

4、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第一螺杆和竖筒,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与框架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与竖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竖筒的外壁顶部固接有槽轮,所述槽轮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竖筒的外壁底部固接有支架,所述竖筒的底部固接有滚轮。

5、优选的,位于前方所述竖筒的正面下方固接有握把。

6、优选的,所述框架的顶部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底部相固接。

7、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圆环和套筒,所述圆环的顶部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底部相固接,所述圆环的内壁与套筒的外壁后方相插接,所述圆环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部与套筒的顶部后方相抵紧。

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结构中转动的槽轮配合皮带带动其他槽轮转动,转动的槽轮带动竖筒转动,转动的竖筒带动第一螺杆向上移动,从而配合框架带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度增加,然后将样品放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底部,随后反向操作控制结构,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向下移动,可以根据样品进行端的调节,提高了灵敏度,消除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局限性,确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正常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框架(1)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底部四角均连接有控制结构(2),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的底部连接有防护结构(3),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的左右两侧上方分别固接有把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2)包括第一螺杆(201)和竖筒(202),所述第一螺杆(201)的顶部与框架(1)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杆(201)的外壁与竖筒(202)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竖筒(202)的外壁顶部固接有槽轮(203),所述槽轮(20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皮带(204),所述竖筒(202)的外壁底部固接有支架(205),所述竖筒(202)的底部固接有滚轮(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方所述竖筒(202)的正面下方固接有握把(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部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的底部相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3)包括圆环(301)和套筒(302),所述圆环(301)的顶部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的底部相固接,所述圆环(301)的内壁与套筒(302)的外壁后方相插接,所述圆环(30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303),所述螺栓(303)的底部与套筒(302)的顶部后方相抵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框架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所述框架的底部四角均连接有控制结构,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底部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左右两侧上方分别固接有把手,通过控制结构中转动的槽轮配合皮带带动其他槽轮转动,转动的槽轮带动竖筒转动,转动的竖筒带动第一螺杆向上移动,从而配合框架带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度增加,然后将样品放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底部,随后反向操作控制结构,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向下移动,可以根据样品进行端的调节,提高了灵敏度,消除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局限性,确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航,张飞祥,王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汇川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