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4314发布日期:2023-08-04 02:3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密封检测,具体涉及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1、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锂电池的气密性检测是电池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该工序通常是在电池封口与电池注液之间进行,因此锂电池外壳的气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由于氦气良好的化学特性,锂电池外壳的密封性检测一般采用设备充氦气的方式,检测氦气的泄露情况,进而判断电池外壳是否有泄露。

3、现有技术的氦气密封采用标准o型圈安装在检测治具的不规则的密封槽中,安装重复性差,密封圈经过挤压后局部线径容易变化,造成密封性不稳定,且由于形状不匹配,需要较大的力完成标准o型圈的拆装,容易出现局部拉伸、造成粗细不均,且姿态容易产生扭曲,难以保证密封圈的□然姿态贴合效果,检测治具的合模线位置难以保证唯□性,影响密封效果,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密封效果好、可保证合模线位置固定且检测精度高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

2、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用于检测锂电池外壳的密封性,所述锂电池外壳包括主体部和沿所述主体部周向设置的裙边,所述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包括:

4、壳体,包括顶部开口的下腔体和盖合在所述开口上的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检测槽,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锂电池外壳的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裙边的形状相适配;

5、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腔体与所述上腔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检测槽底部周圈的第二密封圈,所述裙边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接触,以使所述锂电池外壳将所述密封空间分隔成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

6、充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下腔体中以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所述充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密封腔内充入氦气;

7、吸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下腔体中以与所述第二密封腔连通,所述吸气组件用于吸出所述第二密封腔内的气体;以及

8、检测件,与所述吸气组件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气体中的氦气含量;

9、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凸”型结构,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的合模线所在平面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且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凸伸方向相垂直或大致垂直;

10、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第二支撑部和自所述第二支撑部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纵截面呈“凸”型结构,所述裙边与所述检测槽的底部具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部,且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凸伸方向相垂直或大致垂直。

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高于所述第一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下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高于所述第二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部均为弧形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邻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相邻面之间均为圆角过渡。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质为pu材质。

16、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下腔体内的吸气通道和与所述吸气通道一端连通的负压发生件,所述吸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腔连通。

17、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下腔体内的氦气管道和与所述氦气管道一端连通的氦气充气件,所述氦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

18、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还设置有压板。

19、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上方设置有压板活塞。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在检测治具的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在下腔体的检测槽底部周圈设置第二密封圈,且上腔体与下腔体配合形成一横截面与锂电池外壳的裙边形状相适配的密封空间,即检测槽与第二密封圈的形状均与锂电池外壳的裙边形状相适配,通过将第二密封圈设置为仿形密封圈,使得其安装方便,更换效率高,且仿形密封圈安装姿态容易保证,不会由于密封圈的扭曲,造成密封不良,安装重复性高。

21、同时,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均设置成“凸”型结构上腔体与下腔体的合模线所在平面贯穿第一密封圈的第一支撑部,且平面与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凸起部的凸伸方向相垂直或大致垂直,使得合模线在两侧,不会影响第一凸起部与上壳体接触,锂电池外壳的裙边与检测槽的底部具有贴合面,贴合面贯穿第二密封圈的第二支撑部,且贴合面与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凸起部的凸伸方向相垂直或大致垂直,不会影响第二凸起部与裙边接触,进而保证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进而保证泄露检测数据稳定,使得测量结果更精准。

22、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用于检测锂电池外壳的密封性,所述锂电池外壳包括主体部和沿所述主体部周向设置的裙边,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高于所述第一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高于所述第二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部均为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邻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相邻面之间均为圆角过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质为pu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下腔体内的吸气通道和与所述吸气通道一端连通的负压发生件,所述吸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腔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下腔体内的氦气管道和与所述氦气管道一端连通的氦气充气件,所述氦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设置有压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方设置有压板活塞。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外壳氦气泄漏量率检测治具,其包括顶部开口的下壳体和盖合在开口上的上壳体,下壳体内设置有检测槽,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置锂电池外壳的密封空间,密封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与裙边的形状相适配;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裙边与第二密封圈相接触,以使锂电池外壳将密封空间分隔成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充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下壳体中以与第一密封腔连通;吸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下壳体中以与第二密封腔连通;检测件与吸气组件相连接,用于检测气体中的氦气含量;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纵截面呈“凸”型结构。以使合模线的位置固定在第一密封圈两侧,且第二密封圈为仿形密封圈,安装方便,密封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曜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威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