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93369发布日期:2023-08-10 03:39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温度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1、虽然温度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实际工程现场或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温度测量,比如对极限温度、高温腐蚀性介质温度、气流温度、表面温度、固体内部温度、微尺寸目标温度、大空间温度分布、生物体内温度、加压油液测量来讲,要想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并非易事,需要非常熟悉各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及特点,结合被测对象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才能完成。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温度测量方法,改进原有测量技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温度测量需求。而利用传感器区域分段密封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传感器长期的防护等级和止漏的能力的方法。

2、目前,常用的上述传感器止漏方式,第一种是紧固件密封止漏,如卡套螺栓等,第二种是灌封材料密封止漏,如环氧树脂等,两者在短期内均能达到密封止漏的效果。但是,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由于热胀冷缩等严酷情况下会经常发生密封失效的情况,特别是在压力作用下的油液或混合物下,密封失效情况成为必然,从而严重影响传感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能够长期密封止漏,有效避免传感器失效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传感器腔体、第一密封腔体、第二密封腔体;所述传感器腔体内放置传感器元件;所述第一密封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用来注入第一密封材料的第一注射孔,所述第一注射孔贯穿壁体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注射孔的下方设有用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材料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密封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用来注入第二密封材料的第二注射孔,所述第二注射孔贯穿壁体与外界相通。

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为环状凹槽。

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槽宽为6~10mm,所述固定槽的锥度为45°~60°。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腔体为圆锥台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为软密封材料。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为高分子静密封材料,密度为20℃,1.65~1.75g/cm3。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腔体为圆柱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材料为硬密封材料。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材料为环氧树脂密封粘结胶,密度为25℃,1.35g/cm3。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射孔的孔径为φ3mm~φ4mm,所述第二注射孔的孔径为φ3mm~φ4mm。

12、有益效果

13、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止漏温度传感器腔体分成传感器腔体、第一密封腔体、第二密封腔体三个区域,以及分别对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注入不同密封材料的方式,实现了有效提高传感器长期的防护和密封止漏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传感器腔体、第一密封腔体、第二密封腔体;所述传感器腔体内放置传感器元件;所述第一密封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用来注入第一密封材料的第一注射孔,所述第一注射孔贯穿壁体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注射孔的下方设有用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材料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密封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用来注入第二密封材料的第二注射孔,所述第二注射孔贯穿壁体与外界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为环状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宽为6~10mm,所述固定槽的锥度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腔体为圆锥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为软密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为高分子静密封材料,密度为20℃,1.65~1.75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腔体为圆柱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材料为硬密封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材料为环氧树脂密封粘结胶,密度为25℃,1.35g/cm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射孔的孔径为φ3mm~φ4mm,所述第二注射孔的孔径为φ3mm~φ4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漏温度传感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传感器腔体、第一密封腔体、第二密封腔体;所述传感器腔体内放置传感器元件;所述第一密封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用来注入第一密封材料的第一注射孔,所述第一注射孔贯穿壁体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注射孔的下方设有用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材料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密封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用来注入第二密封材料的第二注射孔,所述第二注射孔贯穿壁体与外界相通。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长期的防护和止漏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何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岗崎控制仪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