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2803发布日期:2023-10-28 16:1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色谱柱填充,特别是涉及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生物和化工领域,为了更加准确快速地制备分离目标产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被广泛应用,而分离系统中,以色谱柱最为关键。

2、色谱柱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稳定性、载样量和分离度,而色谱柱柱床的均匀性是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柱,高压匀浆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匀浆液浓度、升压过程、顶替液流速等均是影响柱效的关键因素,导致柱间重现性一直较差,且装柱过程繁琐冗长,制柱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通过将多个色谱柱管并联在下罐体,使得各色谱柱管内的柱床形成过程中的各因素一致,解决了现有色谱柱重现性差,以及制柱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包括匀浆液罐,所述匀浆液罐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罐体、中间罐体和下罐体;所述上罐体的上端连接有入口接头,用于通过入口接头与压力产生装置连接;所述下罐体的底壁连接有若干柱管接口,用于通过柱管接口连接色谱柱管,实现若干色谱柱管并联。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罐体、中间罐体和下罐体相互间通过螺纹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罐体包括多个不同体积,用于根据下罐体连接的色谱柱管个数,安装对应体积的中间罐体。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罐体、中间罐体和下罐体相互间的连接端均装设有聚合物密封圈。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柱管接口的个数为至少三个。

8、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的装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将上罐体、中间罐体和下罐体依次连接后,组成匀浆液罐,并将色谱柱管与下罐体的柱管接口一一连接;

10、步骤二:配制浓度为10%的填料匀浆液,并将匀浆液填料匀浆液加入步骤一中的匀浆液罐中,密封后通过入口接头与压力产生装置连接;

11、步骤三:通过压力产生装置输送顶替液,对匀浆液罐进行高压填充,从而对色谱柱管进行填充;

12、步骤四:取下色谱柱管,并在端部安装筛板和螺帽,即得到色谱柱。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的中填充压力可根据填料粒径进行调节,且粒径越小所需压力越大,以5μm的c18填料为例,所需填充压力为5000psi,并维持30~40min后,在10min内降压至0psi,再静置平衡20~30min。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将多个色谱柱管并联在下罐体,使得在填充过程中,各个色谱柱管内的柱床形成过程中的匀浆液浓度、压力和顶替液流速等关键因素一致,使得制备的色谱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色谱柱的制备效率和色谱柱间的重现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罐体、中间罐体和下罐体相互间通过螺纹连接成匀浆液罐,使得中间罐体可根据填充的色谱柱管的个数进行灵活的更换,适应不同装柱需求,使得整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匀浆液罐,所述匀浆液罐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罐体(1)、中间罐体(2)和下罐体(3);所述上罐体(1)的上端连接有入口接头(101),用于通过入口接头(101)与压力产生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罐体(1)、中间罐体(2)和下罐体(3)相互间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罐体(2)包括多个不同体积,用于根据下罐体(3)连接的色谱柱管个数,安装对应体积的中间罐体(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罐体(1)、中间罐体(2)和下罐体(3)相互间的连接端均装设有聚合物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管接口(301)的个数为至少三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相色谱柱的多柱并联装填装置,涉及色谱柱填充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匀浆液罐,所述匀浆液罐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罐体、中间罐体和下罐体;所述上罐体的上端连接有入口接头,用于通过入口接头与压力产生装置连接;所述下罐体的底壁连接有若干柱管接口,用于通过柱管接口连接色谱柱管,实现若干色谱柱管并联。本技术通过将多个色谱柱管并联在下罐体,使得各色谱柱管内的柱床形成过程中的各因素一致,解决了现有色谱柱重现性差,以及制柱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许柏林,张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色谱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