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7143发布日期:2023-10-14 11:0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础结构试验,具体为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1、固体(包括锚杆和锚索)在施工完成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能直观的看出其工作和受力状态,抗拔力作为锚固体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测 评价。而现场锚固体抗拔力检测试验(验收试验)作为抗拔力检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不仅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可靠,可以对整个边坡工程的施工安全及处治效果做出判 定。同时,对评价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边坡工程的安全性评价的可靠度。

2、实践中,对大荷载(大于100kn)锚固件进行抗拔力检测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检测完成后夹具卡死,无论铁榔头怎么敲击都无法松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包括钢夹片、第一千斤顶以及第二千斤顶;

3、第一千斤顶以及第二千斤顶均为穿心式千斤顶;

4、第一千斤顶的中部形成钢环套,钢夹片嵌入进钢环套;钢夹片为分体式结构,钢夹片的外环侧设置有水平承压板,当钢夹片嵌入进第一千斤顶中时,水平承压板位于活塞杆顶部;

5、被检测的锚固件依次穿过容置在第一千斤顶中的钢夹片以及第二千斤顶。

6、进一步,钢夹片的内壁为圆柱结构,外壁为锥型结构,钢环套与钢夹片的外壁适配,且为下窄上宽的结构。

7、进一步,钢夹片为左右分体结构。

8、进一步,第一千斤顶与第二千斤顶均为圆柱状结构。

9、进一步,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内均设置有油缸,油缸连接有油路接口,油路接口被设置在千斤顶的外周面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两个千斤顶,其中第二千斤顶为传统检测装置中的拉力加载千斤顶,增加的第一千斤顶,同时具备钢夹套的功能,并且通过自身的液压力能够实现对钢夹片的分离,在实际实施中,及延长了夹片的使用寿命,也节省了试验人员的体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夹片(2)、第一千斤顶(4)以及第二千斤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钢夹片(2)的内壁为圆柱结构,外壁为锥型结构,钢环套(41)与钢夹片(2)的外壁适配,且为下窄上宽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钢夹片(2)为左右分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千斤顶(4)与第二千斤顶(6)均为圆柱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千斤顶(4)和第二千斤顶(6)内均设置有油缸(5),油缸(5)连接有油路接口(7),油路接口被设置在千斤顶的外周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锚固件抗拔力实验装置,包括钢夹片、第一千斤顶以及第二千斤顶;第一千斤顶以及第二千斤顶均为穿心式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的中部形成钢环套,钢夹片嵌入进钢环套;钢夹片为分体式结构,钢夹片的外环侧设置有水平承压板,当钢夹片嵌入进第一千斤顶中时,水平承压板位于活塞杆顶部;被检测的锚固件依次穿过容置在第一千斤顶中的钢夹片以及第二千斤顶。本技术通过设计两个千斤顶,其中第二千斤顶为传统检测装置中的拉力加载千斤顶,增加的第一千斤顶,同时具备钢夹套的功能,并且通过自身的液压力能够实现对钢夹片的分离,在实际实施中,及延长了夹片的使用寿命,也节省了试验人员的体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刚,孙小柳,张剑,许波,张庆,朱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弘岩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