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0002发布日期:2023-10-02 02: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的矿浆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1、尾砂膏体(高浓度)充填技术是将尾砂与胶凝材料、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均质的胶结充填料浆充填至井下,形成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充填体。尾砂膏体(高浓度)充填技术因其能够达到“一废(尾砂)治两害(尾矿区、井下采空区)”的效果,已经成为矿山实现安全、绿色高效开采的重要举措。而实现低浓度浮选尾砂矿浆脱水,获得满足浓度需求的高浓度矿浆成为尾砂膏体(高浓度)充填的关键。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和处理量大等特点,深锥浓密机作为尾砂矿浆浓密脱水设备已经得到大面积应用。尾砂深锥浓密工艺各项参数,如絮凝剂选型与用量、尾砂矿浆自稀释浓度等一般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尾砂絮凝沉降试验进行确定。因此,通过开展尾砂絮凝沉降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掌握尾砂浓密脱水规律进而用以优化尾砂浓密工艺参数,降低尾砂浓密脱水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有尾砂絮凝沉降试验主要借助1000ml或500ml量筒完成。由于缺乏专业的试验取样装置,通常采用胶头滴管或移液管深入量筒内部进行取样。这种取样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第一、容易造成(静置后)尾砂絮团原始状态破坏,进而影响絮团微观结构分析;第二、无法单独取出某一高度范围内试样;第三、取样代表性差,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第四、当尾砂絮团在量筒中静止一段时间后,尾砂会板结在量筒底部,清理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实现尾砂絮凝沉降试验以及不同沉降高度尾砂絮团原位取样功能;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实现尾砂絮凝沉降装置的快捷清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包括开设有安装孔的操作台,所述取样装置还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透明筒体,所述透明筒体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透明筒体的上端口安装有集料槽或者上端盖;所述透明筒体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升降塞,所述升降塞与所述透明筒体的内壁相接触以防止浆料向下泄漏;所述取样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塞沿所述透明筒体内壁升降的驱动机构。

4、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操作台下方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上端面板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上端面板的下侧安装有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布置的第一端面轴承,所述上端面板的上侧安装定有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布置的第二端面轴承;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上端与所述升降塞相固定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中心通孔、所述第一端面轴承和所述第二端面轴承;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靠在第二端面轴承上侧,所述传动轴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轴承下方的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靠在第一端面轴承下侧。

5、优选地,所述透明筒体上设有高度刻度线。

6、优选地,所述操作台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下端安装有吸盘。

7、优选地,所述透明筒体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螺纹连接。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9、第一、借助于本实用新型透明并具有刻度线的筒体,能够通过观察、拍照和记录完成尾砂絮凝沉降试验。本实用新型升降塞向上移动能够缓慢地将矿浆推入集料槽,对絮团结构破坏程度显著降低,有利于对样品开展絮团微观结构分析,通过尾砂絮团原位取样,提高了试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0、第二、本实用新型升降塞向上缓慢移动使尾砂絮团缓慢向筒体上端口移动,经上端口排入集料槽。移动相应的高度,即能够根据需要收集不同高度或者不同絮凝程度的任意一段样品。

11、第三、本实用新型筒体通过螺纹固定于操作台孔洞中,并且在优化技术方案中,操作台支腿底端安装有吸盘,起到固定操作台的作用。这些措施能够确保筒体稳定,不会因晃动对试验结果造成干扰。

12、第四、升降塞可拆卸清理,解决了尾砂板结在量筒底部清理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包括开设有安装孔的操作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还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透明筒体(2),所述透明筒体(2)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透明筒体(2)的上端口安装有集料槽(1)或者上端盖;所述透明筒体(2)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升降塞(3),所述升降塞(3)与所述透明筒体(2)的内壁相接触以防止浆料向下泄漏;所述取样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塞(3)沿所述透明筒体(2)内壁升降的驱动机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位于所述操作台(4)下方的螺纹柱(5-1),所述螺纹柱(5-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5-2);所述螺纹套筒(5-2)上端面板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上端面板的下侧安装有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布置的第一端面轴承(5-3),所述上端面板的上侧安装定有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布置的第二端面轴承(5-4);所述驱动机构(5)还包括上端与所述升降塞(3)相固定的传动轴(5-5),所述传动轴(5-5)穿过所述中心通孔、所述第一端面轴承(5-3)和所述第二端面轴承(5-4);所述传动轴(5-5)上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靠在第二端面轴承(5-4)上侧,所述传动轴(5-5)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轴承(5-3)下方的紧固螺母(5-6),所述紧固螺母(5-6)靠在第一端面轴承(5-3)下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筒体(2)上设有高度刻度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4)安装有支腿(6);所述支腿(6)下端安装有吸盘(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筒体(2)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用原位取样装置,包括开设有安装孔的操作台,还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透明筒体,透明筒体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透明筒体的上端口安装有集料槽或者上端盖;透明筒体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升降塞。升降塞与透明筒体的内壁相接触以防止浆料向下泄漏;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塞沿透明筒体内壁升降的驱动机构。借助于本技术透明并具有刻度线的筒体,能够通过观察、拍照和记录完成尾砂絮凝沉降试验。升降塞向上移动能够缓慢地将矿浆推入集料槽,对絮团结构破坏程度显著降低,有利于对样品开展絮团微观结构分析,通过尾砂絮团原位取样,提高了试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宇航,朱庚杰,宋泽普,吴再海,李广波,杨纪光,王增加,郭加仁,王鹏涛,荆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充填工程实验室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