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式监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1124发布日期:2023-11-22 23: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预埋式监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监测组件,特别是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全国地铁、桥梁、房建等设施广泛建设,结构安全愈发重视,结构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也如火如荼的大力开展。

2、目前大部分结构监测采用的是直埋式监测点,监测点外露占用设计限界,更多的占用外部环境有限空间、增加被破坏的可能。同时不同类型监测点不能共用,一个监测断面需要埋设多种监测标志,大大增加了对结构破坏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采用隐蔽式预埋件,能够配合多种不同配件,实现不同的监测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包括预埋管和监测件,所述预埋管为圆柱状管,所述预埋管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所述预埋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监测件与所述预埋管的内孔螺纹连接。

3、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预埋管的内孔由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外侧。

4、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为8mm,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为10mm,所述预埋管的外径为14mm。

5、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预埋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环槽。

6、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圆球部。

7、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u形支架,所述第一u形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反光镜。

8、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u形支架,所述第二u形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圆球部。

9、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还包括帽塞,所述帽塞的中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帽塞的一端设有密封圈,所述帽塞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插接配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预埋管和监测件,预埋管为圆柱状管,预埋管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预埋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监测件与预埋管的内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埋管,可以在预埋管上安装不同功能的监测件,实现不同的监测功能,无需在监测面上开设过多的孔,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不被破坏。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管(1)和监测件,所述预埋管(1)为圆柱状管,所述预埋管(1)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3),所述预埋管(1)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监测件与所述预埋管(1)的内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的孔径为8mm,所述第二连接孔(5)的孔径为10mm,所述预埋管(1)的外径为1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环槽(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柱(8),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圆球部(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二连接杆(10),所述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螺纹连接柱(11),所述第二连接杆(1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u形支架(12),所述第一u形支架(12)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反光镜(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三连接杆(17),所述第三连接杆(17)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螺纹连接柱(18),所述第三连接杆(17)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u形支架(19),所述第二u形支架(19)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反光镜(20),所述第三连接杆(17)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圆球部(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帽塞(14),所述帽塞(14)的中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台(15),所述帽塞(14)的一端设有密封圈(16),所述帽塞(14)与所述第二连接孔(5)插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包括预埋管(1)和监测件,所述预埋管(1)为圆柱状管,所述预埋管(1)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3),所述预埋管(1)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监测件与所述预埋管(1)的内孔螺纹连接。本技术采用隐蔽式预埋件,能够配合多种不同配件,实现不同的监测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姚思佳,来路通,孙浩,华锦鹏,常伟,牛国华,李芃炜,秦立明,张明义,李双丽,刘磊,马琦,曹洪亮,魏来洋,祁明金,梁晓龙,王现会,李超乾,张增辉,张志才,常树亮,李玫,宋悦辉,贾云朋,田丽萍,赵龙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地宏图勘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