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4607发布日期:2024-02-07 12: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1、汽车方向盘上的组合开关是安装在汽车转向管柱上,由两个以上用以控制汽车的灯光、信号、操控电器等部件的开关组成的装置,通常为手柄式,按其功能可划分为刮水器开关、转向开关和变光开关等。现有技术对汽车组合开关的试验都是通过人工进行的,即费力,又不能准确考核汽车组合开关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可以对组合开关进行全方位测试,且采用自动化测试,无需手动,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以及驱动两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间隔设置,第一转盘以及第二转盘上均设有四个用于供组合开关放置的工装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上料工位、第一测试工位、第二测试工位、第一下料工位、第二上料工位、第三测试工位、第四测试工位、第五测试工位以及第二下料工位,第二下料工位设置在第一下料工位与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第一下料工位与第二上料工位之间还设有用于将第一转盘上的组合开关夹至第二转盘上以及将第二转盘上测试完成后的组合开关夹持至第二下料工位上的夹持机械手,所述工作台的外周对应第一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组合开关中档位开关的第一机械手、对应第二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雨刮器开关的第二机械手、对应第三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调节远近光灯开关的第三机械手以及对应第四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转向灯开关的第四机械手,第一机械手、第三机械手以及第四机械手上均设有拨挡测试头,第二机械手上设有旋钮测试夹爪,所述工作台上位于第五测试工位设有暗室模组。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测试的组合开关依次从第一上料工位放入工装台上,第一转盘转动,带动工装台移动依次经过第一测试工位以及第二测试工位,第一机械手对挡位切换开关进行测试,第二机械手对雨刮器开关进行测试,测试后,转至第一下料工位,夹持机械手将组合开关夹持至第二上料工位,第二转盘转动,带动工装台移动依次经过第三、第四以及第五测试工位,第三机械手对远光灯近光灯切换开关进行测试,第四机械手对转向灯开关进行测试,暗室模组测试组合开关上的各符号有无缺失,依次测试完成后,由夹持机械手将其夹至第二下料工位上,完成一个组合开关的测试,一次可以对组合开关进行多种测试,并且采用自动化程序,无需手动,方便实用,且高效。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位于第二测试工位位置设有用于夹持组合开关的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座、两夹持件以及驱动两夹持件向工装台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第二机械手一侧,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安装座上。

5、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夹持组件将组合开关夹持住,这样在第二机械手上的旋转测试夹爪带动雨刮器开关转动时,防止其余部位转动偏移,影响后续测试。

6、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若干供电模组,各供电模组均包括探针安装座、设置在探针安装座上的若干探针、通电座、界面针固定座以及设置在界面针固定座上的若干界面针,所述的界面针固定座设置在转盘上,且位于相邻两工装台之间,所述的通电座设置在工作台上与界面针固定座相对设置,所述通电座上设有驱动探针安装座向界面针固定座方向运动使探针与界面针接触导通的第二驱动件。

7、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当转盘转动且转盘上的界面针固定座与通电座对应时,第二驱动件驱动探针安装座向界面针固定座方向运动,使得探针与界面针接触,实现电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暗室模组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暗室盒、固定架以及驱动暗室盒在固定架上上、下滑移的第三驱动件,所述暗室盒内位于工装台的上方设有相机以及光源。

9、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测试前,暗室盒位于高处,便于工装台运动,工装台运动至第五测试工位后,第三驱动件驱动暗室盒下移,暗室盒罩设在工装台外周,利用相机对组合开关进行拍照,测试组合开关上的符号有误缺失,光源的设置使得相机照射的更加清楚,测试完成后,暗室盒上移,便于工装台的移动。

10、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滑槽以及位于滑槽两侧的导轨,暗室盒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暗室盒连接从而驱动暗室盒上、下滑移。

11、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暗室盒上下滑移时更加稳定。

12、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机械手上设有连接板、两间隔设置的夹爪以及驱动两夹爪相向或相背的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在连接板的下端。

13、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组合开关结构稳定。

14、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各工装台上均设有若干防脱组件,所述的防脱组件包括旋转气缸以及位于旋转气缸输出轴上的压板。

15、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组合开关放置在工装台上后,旋转气缸驱动压板活动,使其压设在安装组合开关的固定台上,防止组合开关测试时脱离工装台,测试完成后,压板在旋转气缸的驱动下,不再抵压固定台,夹持机械手即可将组合开关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转盘(2)、第二转盘(3)以及驱动两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盘(2)和第二转盘(3)间隔设置,第一转盘(2)以及第二转盘(3)上均设有四个用于供组合开关(100)放置的工装台(21、3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上料工位、第一测试工位、第二测试工位、第一下料工位、第二上料工位、第三测试工位、第四测试工位、第五测试工位以及第二下料工位,第二下料工位设置在第一下料工位与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第一下料工位与第二上料工位之间还设有用于将第一转盘(2)上的组合开关(100)夹至第二转盘(3)上以及将第二转盘(3)上测试完成后的组合开关(100)夹持至第二下料工位上的夹持机械手(4),所述工作台(1)的外周对应第一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组合开关中档位开关的第一机械手(5)、对应第二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雨刮器开关的第二机械手(6)、对应第三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调节远近光灯开关的第三机械手(7)以及对应第四测试工位设有用于测试转向灯开关的第四机械手(8),第一机械手(5)、第三机械手(7)以及第四机械手(8)上均设有拨挡测试头(51、71、81),第二机械手(6)上设有旋钮测试夹爪(61),所述工作台(1)上位于第五测试工位设有暗室模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位于第二测试工位位置设有用于夹持组合开关(100)的夹持组件(10),所述的夹持组件(10)包括安装座(101)、两夹持件(102)以及驱动两夹持件(102)向工装台(21)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103),所述安装座(101)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位于第二机械手(6)一侧,第一驱动件(103)设置在安装座(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有若干供电模组,各供电模组均包括探针安装座(111)、设置在探针安装座(111)上的若干探针(112)、通电座(113)、界面针固定座(114)以及设置在界面针固定座(114)上的若干界面针(115),所述的界面针固定座(114)设置在转盘(2、3)上,且位于相邻两工装台(21、31)之间,所述的通电座(113)设置在工作台(1)上与界面针固定座(114)相对设置,所述通电座(113)上设有驱动探针安装座(111)向界面针固定座(114)方向运动使探针(112)与界面针(115)接触导通的第二驱动件(1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模组(9)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暗室盒(91)、固定架(92)以及驱动暗室盒(91)在固定架(92)上上、下滑移的第三驱动件(93),所述暗室盒(91)内位于工装台(31)的上方设有相机(911)以及光源(9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2)上设有滑槽(921)以及位于滑槽(921)两侧的导轨(922),暗室盒(91)上设有滑块(913),滑块(913)上设有与导轨(922)相配合的导槽,所述第三驱动件(93)与暗室盒(91)连接从而驱动暗室盒(91)上、下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械手(4)上设有连接板(41)、两间隔设置的夹爪(42)以及驱动两夹爪(42)相向或相背的第四驱动件(43),所述第四驱动件(43)设置在连接板(41)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各工装台(21、31)上均设有若干防脱组件,所述的防脱组件包括旋转气缸(121)以及位于旋转气缸(121)输出轴上的压板(1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以及驱动两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第一转盘以及第二转盘上均设有四个用于供组合开关放置的工装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上料工位、第一测试工位、第二测试工位、第一下料工位、第二上料工位、第三测试工位、第四测试工位、第五测试工位以及第二下料工位,第一下料工位与第二上料工位之间还设有用于将第一转盘上的组合开关夹至第二转盘上以及将第二转盘上测试完成后的组合开关夹持至第二下料工位上的夹持机械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开关测试设备,其可以对组合开关进行全方位测试,且采用自动化测试,无需手动,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波,王潮,朱小恢,国晓卫,李俊延,邓道奎,谭小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