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2174发布日期:2024-02-20 20: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1、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和电动车等,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减震器的耐久度等进行测试。

2、申请号为202122885656.4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减震器耐久性测试装置,其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现有部分的电动车减震器耐久性测试装置,无法模仿电动车在不同路况下行驶时的状况,无法对比不同路况下减震器的耐久性,不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减震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且无法对不同型号的电动车减震器进行固定,使得减震器在测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位移,降低了减震器测试时的精准性,降低了测试的效率,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

3、其通过气缸、u形板等的配合使用,能够对不同型号的电动车减震器进行固定,其采用夹持固定的方式对电动车的减震器进行安装固定,该方式与电动车减震器的实际安装方式不同,影响其耐久度测试的效果,且其过滑杆套、限位板、伸缩弹簧等的配合使用,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来模仿不同的路况,从而对比不同路况下减震器的耐久性,但是其带动电动车减震器的移动轨迹相同,只是转速不同,从而导致电动车减震器的测试时压缩减震程度一致,进而降低测试效果,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减震器本体,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安装组件的两侧设置有辅助组件,底座的背面设置有与辅助组件连接的调节组件;

2、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轴承、转盘、螺孔、第一通孔、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有转轴,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转盘的背面固定连接,螺孔呈矩形阵列开设在转盘的正面,第一通孔开设在第一连接板的正面,第一通孔的内壁套设有与螺孔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部铰接,第二连接板的正面与第三连接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螺孔相适配,所述底座的背面固定设有安装驱动电机的安装座,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4、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内圈内壁与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外壁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远离轴承的一侧与安装座的正面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弹簧、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第三限位圈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弹簧、第一限位圈和第二限位圈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杆的底部均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圈和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固定杆的侧壁,且第一限位圈位于弹簧的顶部,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圈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三限位圈的内壁固定套设在第二固定杆的侧壁,第三限位圈的外壁背面与第三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

6、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圈的内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杆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圈位于第一限位圈的顶部,两个第一固定杆的侧壁且位于第二限位圈的顶部开设有螺纹,两个第一固定杆的侧壁螺纹均螺纹连接有螺母,第二限位圈的外壁与第一限位圈的内壁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螺杆,第一安装架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架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第二安装架的顶部与第三限位圈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侧壁均开设有套设螺杆的第二通孔,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内侧分别与减震器本体的两端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且靠近端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与安装座的底部水平。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0、1、该装置通过安装组件便于对减震器本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便于后续对减震器本体进行耐久度测试,且通过使第二安装架可在第一固定杆的侧壁移动,从而便于不同规格尺寸的减震器本体使用,提高实用性,且安装组件对减震器本体的固定方式与减震器本体在实际使用安装时的安装方式一致,有利于提高测试的严谨性。

11、2、该装置通过调节组件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安装架往复移动,从而模拟电动车骑行时减震器本体的状态,从而对减震器本体的耐久性进行测试,且通过螺孔与第一通孔的配合,使第一连接板安装于转盘的不同位置,从而调整转盘转动时对减震器本体的压缩程度,进而模仿不同路况减震器本体的减震情况,保证测试效果,且第一连接板套设在螺栓的侧壁,不影响带动第二安装架往复竖向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组件(2),安装组件(2)的内侧设置有减震器本体(5),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安装组件(2)的两侧设置有辅助组件(4),底座(1)的背面设置有与辅助组件(4)连接的调节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08)与螺孔(307)相适配,所述底座(1)的背面固定设有安装驱动电机(301)的安装座,驱动电机(30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306)的内圈内壁与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306)的外圈外壁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远离轴承(306)的一侧与安装座的正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杆(405)、弹簧(406)、第一限位圈(401)、第二限位圈(402)、第三限位圈(404)和第二固定杆(403),第一固定杆(405)、弹簧(406)、第一限位圈(401)和第二限位圈(402)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杆(405)的底部均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圈(401)和弹簧(406)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固定杆(405)的侧壁,且第一限位圈(401)位于弹簧(406)的顶部,第二固定杆(4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圈(401)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三限位圈(404)的内壁固定套设在第二固定杆(403)的侧壁,第三限位圈(404)的外壁背面与第三连接板(304)的正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圈(402)的内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杆(405)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圈(402)位于第一限位圈(401)的顶部,两个第一固定杆(405)的侧壁且位于第二限位圈(402)的顶部开设有螺纹,两个第一固定杆(405)的侧壁螺纹均螺纹连接有螺母,第二限位圈(402)的外壁与第一限位圈(401)的内壁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架(201)、第二安装架(202)和螺杆(203),第一安装架(20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架(201)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杆(405)相互靠近的一侧,第二安装架(202)的顶部与第三限位圈(404)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架(201)和第二安装架(202)的侧壁均开设有套设螺杆(203)的第二通孔,第一安装架(201)和第二安装架(202)的内侧分别与减震器本体(5)的两端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端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与安装座的底部水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耐久度测试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减震器本体,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安装组件的两侧设置有辅助组件,底座的背面设置有与辅助组件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轴承、转盘、螺孔、第一通孔、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该装置通过安装组件便于对减震器本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便于后续对减震器本体进行耐久度测试,且通过使第二安装架可在第一固定杆的侧壁移动,从而便于不同规格尺寸的减震器本体使用,提高实用性,且安装组件对减震器本体的固定方式与减震器本体在实际使用安装时的安装方式一致,有利于提高测试的严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久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拉贝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