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地震仪及地震仪布置系统

文档序号:37711997发布日期:2024-04-23 11:39阅读:9来源:国知局
空间地震仪及地震仪布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震仪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空间地震仪及地震仪布置系统。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空间地震仪在进行地震监测时,容易受到太阳风暴、气压风暴等噪声源的干扰,从而影响空间地震仪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的精准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空间地震仪,以降低噪声源干扰的影响,提高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的精确度,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间地震仪,能够提高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的精确度。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间地震仪的地震仪布置系统。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间地震仪,包括:

4、地震仪本体,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外部表面设有屏蔽件,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收容腔;

5、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保护件罩设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顶部内壁,以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顶部内壁形成第二收容腔;

6、脱钩件,所述脱钩件设置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外部表面,所述脱钩件与所述保护件相对设置;

7、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所述传感模块用于生成地震状态信号;

8、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传感模块靠近所述脱钩件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传感模块连接;

9、其中,所述脱钩件包括固定部、控制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接收释放信号,并根据所述释放信号控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断开,以使所述传感模块从所述第二收容腔移动至所述第一收容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间地震仪,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地震仪本体外部表面设置的屏蔽件能够屏蔽太阳风暴、气压风暴等噪声源的直接干扰。脱钩件的控制部接收到释放信号后使固定部与连接部断开,从而使传感模块从第二收容腔移动至第一收容腔。在第一收容腔内,传感模块与地震仪本体没有刚性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太阳风暴、气压风暴等外部噪声源对获取的震数据精准度的影响,以此提高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的精确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模块包括:

12、传感模块本体,所述传感模块本体设有第三收容腔;

13、地震检波器,所述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腔内,所述地震检波器用于生成地震状态信号;

14、调平器,所述调平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腔内,所述调平器用于与所述地震检波器连接,所述调平器用于对所述地震检波器进行调平操作。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间地震仪还包括:

16、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外部表面;

17、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分别与所述传感模块、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与目标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将所述地震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间地震仪还包括:

19、能量转换模块,所述能量转换模块设置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外部表面,所述能量转换模块用于生成充电信号;

20、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分别与所述能量转换模块、所述传感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信号进行充电操作,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供电信号。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能量转换模块包括:

22、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外部表面周向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与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间地震仪还包括:

24、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贴附于所述传感模块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间地震仪还包括:

26、防撞层,所述防撞层设置于所述保护件的内壁。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间地震仪还包括:

28、提拉部,所述提拉部设置于所述地震仪本体的外部表面,所述提拉部用于与所述地震仪本体连接。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地震仪布置系统,包括:

30、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间地震仪;

31、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用于运输所述空间地震仪。

3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震仪布置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地震仪布置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空间地震仪,降低了太阳风暴、气压风暴等外部噪声源对获取地震数据精准度的影响。

3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间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地震仪布置系统,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间地震仪及地震仪布置系统,本技术涉及地震仪设计技术领域。其中,空间地震仪包括:地震仪本体、保护件、脱钩件、传感模块、连接部。地震仪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收容腔,保护件罩设于地震仪本体的顶部内壁,以与地震仪本体的顶部内壁形成第二收容腔。地震仪本体外部表面设有屏蔽件,从而能够屏蔽太阳风暴、气压风暴等噪声源的直接干扰。脱钩件的控制部接收到释放信号后使固定部与连接部断开,从而使传感模块从第二收容腔移动至第一收容腔。在第一收容腔内,传感模块与地震仪本体没有刚性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太阳风暴、气压风暴等外部噪声源对获取地震数据精准度的影响,以此提高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的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楚,刘丹,杨挺,王宜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