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1608发布日期:2024-02-02 21:4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轨道检测,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超声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国轨道探伤作业分为轨道母材探伤和轨道焊缝探伤,所述的母材探伤是指对轨道本体进行超声波扫查探伤,而焊缝探伤是指对轨道焊缝进行扫查探伤。

2、为了进行轨道焊缝的扫查探伤,需要用到焊缝扫查器。为了便于携带,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手持式的超声探伤装置,其配备的为普通超声探头,依靠人工手持探头转向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探查,但其伤损的形式和角度多样,手工探查难免出现遗漏和盲区;再加上焊缝附近结构复杂且多为曲面,探头的耦合效果大打折扣,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通过相控阵探头实现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检测,减少误判和漏判。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手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相控阵探头;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轨道底面的磁吸装置。

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探头组件设置在安装座内;所述壳体内还开有若干放置孔,所述磁吸装置为柱状磁铁,所述柱状磁铁插于放置孔内。

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柱状磁铁为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探头组件的前后方。

5、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设置有后盖,并通过后盖磁铁与壳体内的磁吸装置吸附。

6、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平整的工作面,所述探头组件与工作面紧贴。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工作面与手柄呈120°~150°钝角。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手柄上开有轴向的通孔,所述探头组件的信号线贯穿通孔。

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探头组件信号线的压线板。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1、相较于现有的手持式探伤设备,本实用新型首先从轨道底部进行探伤可有效的避免了轨底复杂的曲面结构,大大地降低检测误判和漏判率;其次,利用相控阵探头替代现有的普通超声波探头,大大提高了探伤的覆盖面积和准确性。最后,相控阵探头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使得设备在焊缝左右两侧均可以进行探测,进一步的提升检测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12、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磁吸装置,能够帮助探头与轨道实现耦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还减少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手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相控阵探头;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轨道底面的磁吸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探头组件设置在安装座内;所述壳体内还开有若干放置孔,所述磁吸装置为柱状磁铁,所述柱状磁铁插于放置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磁铁为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探头组件的前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后盖,并通过后盖磁铁与壳体内的磁吸装置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平整的工作面,所述探头组件与工作面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与手柄呈120°~150°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开有轴向的通孔,所述探头组件的信号线贯穿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探头组件信号线的压线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手持式轨道超声探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手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相控阵探头;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轨道底面的磁吸装置。本技术首先从轨道底部进行探伤可有效的避免了轨底复杂的曲面结构,大大地降低检测误判和漏判率;其次,利用相控阵探头替代现有的普通超声波探头,大大提高了探伤的覆盖面积和准确性。最后,相控阵探头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使得设备在焊缝左右两侧均可以进行探测,进一步的提升检测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祯,赵波,王小伟,张渝,彭建平,徐朝学,廖小笼,赵梦林,杜奇华,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主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