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2348发布日期:2023-12-21 15:3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装,具体涉及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通常会在容纳装置上开设特定形状的凹坑以实现各种用途,如为容纳装置搭配盖体,可在盖体上设置与凹坑形状适配的凸块,通过凹坑与凸块相配合,实现盖体在容纳装置上的稳定安装;而这些用途往往对凹坑的位置和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现在并没有装置能够对开设在容纳装置上的凹坑的位置和深度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及系统,能够对开设在容纳装置上的特定形状的凹坑的位置和深度进行检测。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3、第一方面,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装置上的凹坑是否合格的凹坑检测机构和带动凹坑检测机构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凹坑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舌片、连接弹簧、舌片安装座、挡块、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检测舌片为与容纳装置上的凹坑形状适配的柱状结构,所述检测舌片的一端与连接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舌片的轴线与连接弹簧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舌片安装座连接,所述挡块固定安装在检测舌片上且挡块上贯穿开设有红外线通道,所述红外线通道的轴线垂直于检测舌片的轴线,在检测舌片位于合格的凹坑内的状态下,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经红外线通道被红外接收器接收。

4、进一步的,所述凹坑检测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舌片安装座上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开设有舌片导向通道和挡块导向通道,所述舌片导向通道和挡块导向通道均为柱状结构;所述舌片导向通道的轴线与检测舌片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舌片导向通道的侧壁与检测舌片的侧壁贴合,所述挡块为柱状结构且其轴线平行于检测舌片的轴线,所述挡块导向通道的轴线与挡块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挡块导向通道的侧壁与挡块的侧壁贴合。

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伸缩油缸,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伸缩油缸;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移动端与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移动端与舌片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轴线与第二伸缩油缸的轴线垂直。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轴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舌片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轴线,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将移动机构平稳安置在容纳装置上的支撑架。

9、第二方面,一种凹坑检测系统,包括容纳装置和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凹坑检测工装,所述容纳装置上开设有柱状的凹坑,所述凹坑检测工装通过支撑架平稳安置在容纳装置上,所述凹坑检测工装中的凹坑检测机构在移动机构带动下移动,在检测舌片位于合格的凹坑内的状态下,所述凹坑检测工装中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经挡块上的红外线通道被红外接收器接收。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包括凹坑检测机构和移动机构的凹坑检测工装,工作人员先操纵移动机构带动凹坑检测机构至应该开设有凹坑的指定位置处,若该指定位置处没有开设有凹坑,则检测舌片无法进入凹坑,挡块无法移动,红外线通道无法与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对应,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会被挡块挡住,而无法通过挡块上的红外线通道被红外接收器接收,由此工作人员可知凹坑的位置不符合要求;若该指定位置处虽开设有凹坑,但凹坑的深度不符合要求,则检测舌片虽能够进入凹坑,但是挡块上的红外线通道依旧无法与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对应,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依旧会被检测舌片上的挡块挡住,而无法通过挡块上的红外线通道被红外接收器接收,由此工作人员可知凹坑的深度不符合要求。

1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内部开设有舌片导向通道和挡块导向通道的导向块,能够为检测舌片和挡块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检测舌片和挡块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1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移动机构,其中第一移动组件中的第一伸缩油缸的轴线与第二移动组件中的第二伸缩油缸的轴线垂直,使移动机构能够带动凹坑检测机构在一个平面上移动。

14、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固定座上设置第一导轨,并在第二固定座上设置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上,能够为第二固定座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第二固定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15、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二固定座上设置第二导轨,并在舌片安装座上设置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能够为舌片安装座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舌片安装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16、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移动机构上设置用于将移动机构平稳安置在容纳装置上的支撑架,使移动机构及凹坑检测机构不会在容纳装置上发生晃动。



技术特征:

1.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装置上的凹坑是否合格的凹坑检测机构(1)和带动凹坑检测机构(1)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凹坑检测机构(1)包括检测舌片(103)、连接弹簧(106)、舌片安装座(105)、挡块(107)、红外发射器(101)和红外接收器(102);所述检测舌片(103)为与容纳装置上的凹坑(9)形状适配的柱状结构,所述检测舌片(103)的一端与连接弹簧(106)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舌片(103)的轴线与连接弹簧(106)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接弹簧(106)的另一端与舌片安装座(105)连接,所述挡块(107)固定安装在检测舌片(103)上且挡块(107)上贯穿开设有红外线通道(108),所述红外线通道(108)的轴线垂直于检测舌片(103)的轴线,在检测舌片(103)位于合格的凹坑(9)内的状态下,所述红外发射器(101)发射的红外线经红外线通道(108)被红外接收器(102)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检测机构(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舌片安装座(105)上的导向块(104);所述导向块(104)内开设有舌片导向通道(1042)和挡块导向通道(1041),所述舌片导向通道(1042)和挡块导向通道(1041)均为柱状结构;所述舌片导向通道(1042)的轴线与检测舌片(10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舌片导向通道(1042)的侧壁与检测舌片(103)的侧壁贴合,所述挡块(107)为柱状结构且其轴线平行于检测舌片(103)的轴线,所述挡块导向通道(1041)的轴线与挡块(107)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挡块导向通道(1041)的侧壁与挡块(107)的侧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6)和第二移动组件(3);所述第一移动组件(6)包括第一固定座(602)和第一伸缩油缸(601),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包括第二固定座(301)和第二伸缩油缸(302);所述第一伸缩油缸(601)的固定端与第一固定座(602)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油缸(302)的固定端与第二固定座(301)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油缸(601)的移动端与第二固定座(301)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油缸(302)的移动端与舌片安装座(105)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油缸(601)的轴线与第二伸缩油缸(302)的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60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7),所述第二固定座(30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导轨(7)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伸缩油缸(601)的轴线,所述第一滑块(8)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7)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301)上设置有第二导轨(4),所述舌片安装座(105)上设置有第二滑块(5);所述第二导轨(4)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伸缩油缸(302)的轴线,所述第二滑块(5)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将移动机构平稳安置在容纳装置上的支撑架(2)。

7.一种凹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装置和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凹坑检测工装,所述容纳装置上开设有柱状的凹坑(9),所述凹坑检测工装通过支撑架(2)平稳安置在容纳装置上,所述凹坑检测工装中的凹坑检测机构(1)在移动机构带动下移动,在检测舌片(103)位于合格的凹坑(9)内的状态下,所述凹坑检测工装中的红外发射器(101)发射的红外线经挡块(107)上的红外线通道(108)被红外接收器(102)接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及系统,一种凹坑检测工装,包括凹坑检测机构和移动机构;凹坑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舌片、连接弹簧、舌片安装座、挡块、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检测舌片的一端与连接弹簧的一端连接,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舌片安装座连接,挡块固定安装在检测舌片上且挡块上贯穿开设有红外线通道,还公开了一种凹坑检测系统,包括容纳装置和凹坑检测工装。本技术能够对开设在容纳装置上的特定形状的凹坑的位置和深度进行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田书成,雍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当纳利(成都)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