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0016发布日期:2024-02-26 17:0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申请号为20222127453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其包括安装架和滑动杆,所述安装架为顶壁敞开的空芯矩形体,所述安装架外侧设置有用于检测集成电力板的万用表;所述安装架左右外侧壁连通安装架内腔滑动贯穿设置所述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和所述安装架侧壁对称垂直。该实用新型,在需要通过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板时,通过拉动侧板的拉环后,压缩弹簧,拉大侧板之间的间距,将集成电路板时置于安装架内,在松开拉环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夹板夹持集成电路板两侧边沿位置,从而避免在检测时,用户不慎触碰到集成电路板,从而导致其摆放位置发生偏移,防止接线和测试点发生错位,影响检测。”

2、该对比文件仅仅能解决避免在检测时,用户不慎触碰到集成电路板,从而导致其摆放位置发生偏移,防止接线和测试点发生错位,影响检测的问题,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问题,该装置不方便调节集成电路板的不同方向,在可靠性分析中,通常需要评估集成电路的多个可靠性指标,比如温度循环测试、湿热腐蚀测试等,如果测试结构无法方便地调节集成电路板的不同方向,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的测试需求,导致某些可靠性指标无法得到充分评估,并且该装置不方便调节测试元件的方向,在实际使用中,集成电路中的元件可能会面临来自不同方向的应力和环境变化,如果无法调整测试元件的方向,测试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实际工作情况,从而影响可靠性评估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中部开设有安装孔,还包括;

3、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板顶端左侧中部,所述伸缩杆右侧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

4、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转动安装在支撑板顶端中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转动安装在支撑板顶端中部;

5、测试机构,两个所述测试机构滑动安装在安装板底端两侧,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测试板,两个所述测试板滑动安装在安装板底端两侧;

6、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板右侧中部;

7、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板顶端中部的安装孔内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孔内腔底端。

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夹持板、橡胶垫、第二伺服电机、第一移动块和第一双轴螺纹杆,所述测试台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双轴螺纹杆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腔中部,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块螺动安装在第一双轴螺纹杆两端,所述第一移动块位于第二安装槽内部,两个所述夹持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移动块顶端,两个所述橡胶垫通过螺栓安装在夹持板靠近第一双轴螺纹杆中部的一端,所述测试台右侧中部开设有活动孔,所述第一双轴螺纹杆右端穿过活动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双轴螺纹杆右端。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块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腔中部,所述安装板右侧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螺纹杆右端穿过通孔,且通过螺栓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移动块螺动安装在第二螺纹杆两端,所述第二移动块位于第一安装槽内腔。

10、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机构还包括第三伺服电机、转动柱和测试元件,所述测试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移动块底端,两个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测试板远离第二螺纹杆中部的一侧底端,所述测试板远离第二螺纹杆中部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孔,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滑动孔,两个所述转动柱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靠近第二螺纹杆中部的一端,两个所述测试元件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柱靠近第二螺纹杆中部的一端。

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转动盘、固定杆、螺纹框、固定柱和螺纹柱,所述螺纹框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圈顶端中部,所述螺纹柱螺动安装在螺纹框内部,所述转动盘通过螺栓安装在螺纹柱顶端,所述固定柱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盘顶端中部,若干个所述固定杆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盘外部四周,所述测试台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和固定柱顶端。

12、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左侧中下端活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支撑板底端四周通过螺栓安装有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俯视呈矩形排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测试机构方便调节测试元件的方向,且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测试元件在集成电路板的不同位置进行测试,通过驱动机构将测试元件移动至集成电路板的不同位置,可以全面评估元件在不同位置上的性能表现,从而可以发现特定位置可能存在的隐患或故障模式,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建议,并且通过旋转机构方便调节集成电路板的不同方向,通过集成电路板上的元件和电路可能对特定方向的应力更为敏感,通过旋转机构,可以灵活地调整电路板的方向,以适应不同测试需求,确保在各个方向上都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顶端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7)还包括夹持板(702)、橡胶垫(703)、第二伺服电机(704)、第一移动块(705)和第一双轴螺纹杆(706),所述测试台(701)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双轴螺纹杆(706)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腔中部,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块(705)螺动安装在第一双轴螺纹杆(706)两端,所述第一移动块(705)位于第二安装槽内部,两个所述夹持板(70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移动块(705)顶端,两个所述橡胶垫(703)通过螺栓安装在夹持板(702)靠近第一双轴螺纹杆(706)中部的一端,所述测试台(701)右侧中部开设有活动孔,所述第一双轴螺纹杆(706)右端穿过活动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04)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双轴螺纹杆(706)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还包括第二移动块(802)和第二螺纹杆(803),所述第二螺纹杆(803)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腔中部,所述安装板(5)右侧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螺纹杆(803)右端穿过通孔,且通过螺栓与第一伺服电机(801)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移动块(802)螺动安装在第二螺纹杆(803)两端,所述第二移动块(802)位于第一安装槽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6)还包括第三伺服电机(602)、转动柱(603)和测试元件(604),所述测试板(601)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移动块(802)底端,两个所述第三伺服电机(602)通过螺栓安装在测试板(601)远离第二螺纹杆(803)中部的一侧底端,所述测试板(601)远离第二螺纹杆(803)中部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孔,所述第三伺服电机(602)的输出轴穿过滑动孔,两个所述转动柱(603)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三伺服电机(602)的输出轴靠近第二螺纹杆(803)中部的一端,两个所述测试元件(604)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柱(603)靠近第二螺纹杆(803)中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9)还包括转动盘(901)、固定杆(902)、螺纹框(903)、固定柱(905)和螺纹柱(906),所述螺纹框(903)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圈(904)顶端中部,所述螺纹柱(906)螺动安装在螺纹框(903)内部,所述转动盘(901)通过螺栓安装在螺纹柱(906)顶端,所述固定柱(905)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盘(901)顶端中部,若干个所述固定杆(902)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盘(901)外部四周,所述测试台(701)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902)和固定柱(905)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左侧中下端活动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支撑板(1)底端四周通过螺栓安装有四个万向轮(2),四个所述万向轮(2)俯视呈矩形排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中部开设有安装孔,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板顶端左侧中部,所述伸缩杆右侧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转动安装在支撑板顶端中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转动安装在支撑板顶端中部。该集成电路中可靠性分析的测试结构,通过测试机构方便调节测试元件的方向,且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测试元件在集成电路板的不同位置进行测试,通过驱动机构将测试元件移动至集成电路板的不同位置,可以全面评估元件在不同位置上的性能表现。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毅,罗九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