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6562发布日期:2024-01-06 23:1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象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一种水文、气象仪器,用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

2、现有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在雨量较大的环境下使用时,由于筒体和底座之间的排水量有限,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排水不及时影响雨量的测量,另一方面还会出现周围水位过高导致淹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为了解决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排水量有限导致的雨量测量不准以及淹水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接雨漏斗,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接雨漏斗相连的漏水管;

5、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底面上,所述支第一撑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可跟随所述转轴发生转动;

6、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凹槽的尺寸相等;其中,所述抵板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厚度相等。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外壁设置有通孔,所述漏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相连。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星形把手。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底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顶端之间设置有轴杆。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抵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接雨漏斗,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接雨漏斗相连的漏水管;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架,所述支第一撑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可跟随所述转轴发生转动;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凹槽的尺寸相等;其中,所述抵板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厚度相等。当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工作时,雨水会通过接雨漏斗进入到漏水管中,由漏水管将雨水排放到附近,并且当附近的水位增高时,可以将第二支撑架相对于第一支撑架向下翻动,再通过抵板将第二支撑架相对于第一支撑架固定,从而提高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高度,避免出现因排水不足导致的水位过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设置有通孔,所述漏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星形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底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顶端之间设置有轴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气象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接雨漏斗,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接雨漏斗相连的漏水管;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架,所述支第一撑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可跟随所述转轴发生转动;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凹槽的尺寸相等;其中,所述抵板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厚度相等。

技术研发人员:冀明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飞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