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6637发布日期:2024-02-22 21:1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近红外分析仪器,具体为一种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管道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多采用如下的方式:在管道合适位置,直接安装上检测探头,探头连接光纤;检测过样品物后将接收端的光信息,导入到光谱仪中进行分析;在此施工或检测过程中会有以下不便处:1.现有的方法,在样品气泡含量较多时,无法消除气泡,进而影响检测结果;2.现有的方法,在样品存在杂质时,无法将杂质消除,进而影响检测结果;3.现有的方法,进行在线取样理化分析,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装置在样品气泡含量较多时,无法消除气泡,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在样品存在杂质时,无法将杂质消除,进而影响检测结果以及进行在线取样理化分析较为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包括与工厂管道连通的第一管道、气液分离器、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与所述工厂管道连通的第四管道;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过滤的y型过滤器;所述四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输入端口、气体输出口和流体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口连通;所述气体输出口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和第四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和所述第四控制装置之间设置有光谱检测系统。

4、优选地:所述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具有检测模式,在所述检测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装置均处于开启状态。

5、优选地:所述光谱检测系统依次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之间的在线取样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和所述第四控制装置之间的流通池型探头;其中,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和所述流通池型探头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第一清洗旁路,所述第一清洗旁路上设置有第五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装置和所述流通池型探头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第二清洗旁路,所述第二清洗旁路上设置有第六控制装置。

6、优选地:所述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具有检测模式和清洗模式,在所述检测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装置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五控制装置和所述第六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清洗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装置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五控制装置和所述第六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

7、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变径管;

8、所述变径管位于所述流通池型探头和第一清洗旁路之间,且所述变径管的管径自所述第一清洗旁路和所述流通池型探头逐渐变大;或,

9、所述变径管位于所述流通池型探头和第二清洗旁路之间,且所述变径管的管径自所述流通池型探头和所述第二清洗旁路逐渐变小。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装置、所述第五控制装置、所述第六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为电动球阀。

11、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空腔壳体、设置有所述输入端口的进液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壳体内的至少一个隔板;

12、所述进液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壳体内部且该顶端靠近所述空腔壳体的顶部设置,所述气体输出口设置于所述空腔壳体的顶部,所述流体输出口设置于所述空腔壳体的底部,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顶端与所述流体输出口之间。

13、优选地: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流体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空腔壳体的相对侧。

14、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套设在所述进液管的外侧且层叠设置。

15、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样品液体进入支路,进行在线检测,而且不影响实时的产量,提高了生产、检测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并通过y型过滤器的设置,对进入支路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相应杂质,排除杂质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并通过气液分离器的设置,对进入支路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相应气泡,排除气泡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清洗旁路和第二清洗旁路的设置,会对长时间运行后系统中的流通池型探头进行在线清洗,减少了人工拆装、清洗的成本。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从而能够减少人员进入现场的频次,提高了安全等级。



技术特征:

1.一种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工厂管道(24)连通的第一管道、气液分离器(4)、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与所述工厂管道(24)连通的第四管道;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1)和用于过滤的y型过滤器(2);所述四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21),所述气液分离器(4)具有输入端口、气体输出口和流体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4)的输入端口连通;所述气体输出口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气液分离器(4)的液体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7)和第四控制装置(16),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和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之间设置有光谱检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具有检测模式,在所述检测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所述第二控制装置(21)、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均处于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检测系统依次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4)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之间的在线取样阀(5)、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和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之间的流通池型探头(11);其中,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和所述流通池型探头(11)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第一清洗旁路(23-1),所述第一清洗旁路(23-1)上设置有第五控制装置(9),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和所述流通池型探头(11)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第二清洗旁路(23-2),所述第二清洗旁路(23-2)上设置有第六控制装置(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具有检测模式和清洗模式,在所述检测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所述第二控制装置(21)、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五控制装置(9)和所述第六控制装置(13)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清洗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所述第二控制装置(21)、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五控制装置(9)和所述第六控制装置(13)处于打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变径管(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所述第二控制装置(21)、所述第三控制装置(7)、所述第四控制装置(16)、所述第五控制装置(9)、所述第六控制装置(13)中的至少一个为电动球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包括空腔壳体(401)、设置有所述输入端口的进液管(402)、设置于所述空腔壳体(401)内的至少一个隔板(4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流体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空腔壳体(401)的相对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403)套设在所述进液管(402)的外侧且层叠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近红外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包括与工厂管道连通的第一管道、气液分离器、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与工厂管道连通的第四管道;其中,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过滤的Y型过滤器;四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气液分离器具有输入端口、气体输出口和流体输出口,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口连通;气体输出口和第四管道连通;第三管道分别与第四管道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输出口连通,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光谱检测系统。本申请的化工管道自动化处理及光谱采集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液体进入支路进行在线检测,而且不影响实时的产量,提高了生产、检测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东,牛广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