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磁实验,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稳定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1、冷轧镀锌机组为保证带钢表面锌层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带钢在出锌锅后上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抖动和c翘,该抖动和c翘引起横向锌层边中边控制不均匀;另外,气刀锌层控制未实现闭环控制,主要靠操作人员凭经验调整。但锌层控制涉及的参数复杂,可变量也多,造成锌层控制精度较差,导致锌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稳定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带钢在出锌锅后上行过程中出现的抖动与c翘,其包括支撑框架、第一夹板、转向辊、拉紧组件和两个振动组件。第一夹板与带钢的一端连接,并固定于支撑框架的下端。转向辊设置于支撑框架上。转向辊呈水平设置,带钢的另一端由转向辊的上端绕过转向辊而向下延伸。 拉紧组件的一端与带钢的另一端连接,拉紧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框架,拉紧组件用于调节带钢的松紧度。两个振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框架上,并分别位于带钢的两侧。每个振动组件包括振动辊和设置于振动辊上的多个凸轮,振动组件通过带动振动辊转动而带动多个凸轮抵接带钢而使带钢出现抖动和c翘。
3、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支撑框架上端一相对两侧设置有轴承座,转向辊的两端设置于轴承座。
4、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转向辊上套设有隔环,隔环位于带钢的两侧,用于限位带钢。
5、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转向辊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第一辊与第二辊平行且水平设置。
6、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拉紧组件包括第二夹板和拉紧器,第二夹板与带钢的另一端连接,拉紧器的一端与第二夹板连接,拉紧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框架。
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支架以及位于支架上的挂环,拉紧器的另一端挂接于挂环上。
8、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两个振动组件的振动辊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呈相距2m相切对置布置。
9、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振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支架、驱动件和联轴器,驱动支架设置于支撑框架的一侧,驱动件设置于驱动支架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振动辊连接。
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振动组件更包括垫片组,其设置于驱动支架上,驱动件设置于垫片组上。
11、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支撑框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由张紧螺丝固定于支撑框架,第一夹板固定于连接支架。
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夹板将带钢的一端固定于支撑框架的下端,带钢的另一端由转向辊的上端绕过转向辊而向下延伸,并与拉紧组件的一端连接,拉紧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框架,通过拉紧组件调节带钢的松紧度,然后通过振动组件带动振动辊转动而带动多个凸轮抵接带钢而使带钢出现抖动和翘,如此达到模拟带钢出锌锅后复杂多变的抖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成本低,实验效果显著,为带钢电磁稳定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关键性的实验数据,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1.一种电磁稳定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带钢在出锌锅后上行过程中出现的抖动与c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端一相对两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转向辊的两端设置于所述轴承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上套设有隔环,所述隔环位于所述带钢的两侧,用于限位所述带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平行且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包括第二夹板和拉紧器,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带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拉紧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所述拉紧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支架以及位于所述支架上的挂环,所述拉紧器的另一端挂接于所述挂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振动组件的所述振动辊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呈相距2m相切对置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支架、驱动件和联轴器,所述驱动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支架上,并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振动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振动组件更包括垫片组,其设置于所述驱动支架上,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垫片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稳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由张紧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第一夹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