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9273发布日期:2024-02-09 12:5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申请号为cn202121649700.5的中国专利,一种走航监测车,通过设置有水槽和喷头,外界下雨时可将雨水收集在水槽内,当检测仪随着动轴进入到盘座内时,启动喷头,使得喷头对检测仪的外壳表面进行喷水,清洗其表面灰尘,当检测仪表面太脏或不需要时,可手动将其拆卸,便于处理,但由于监测设备放置于车顶,且在监测设备无需使用时,该发明无法对监测设备进行防护,从而导致天气炎热时监测设备被暴晒,对监测设备造成损坏。

2、其次,现有环境监测走航车车顶的监测设备下方虽安装了可上下移动的结构,但走航车在行驶中经过道路两旁未修剪的树木时,由于视觉差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控制监测设备下降,从而导致道路两旁未修剪的树木上垂落的树枝对车顶的监测设备造成撞击,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甚至损伤监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走航车无法在监测设备不使用时对设备进行防护,同时在行驶中经过道路两旁未修剪的树木时,驾驶员无法及时控制监测设备下降,从而导致监测设备受到撞击,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甚至损伤设备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有走航车;还包括有第一固定座、支撑杆、防护罩、护帘、通风组件和防护系统;走航车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安装有用于监测环境的监测设备;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采用可形变材质,且每个支撑杆均设置为符合走航车车身流线形;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活动连接有一个用于保护监测设备的防护罩,防护罩采用柔软防水材质,且防护罩位于监测设备上方;防护罩后侧转动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风板;第一固定座上安装有若干个左右移动用于遮盖监测设备的护帘;相邻两个护帘与防护罩之间形成一个腔室;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对监测设备进行通风的通风组件;第一固定座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监测设备被道路两侧树枝敲打的防护系统。

3、更为优选的是,通风组件包括有固定板、连接杆和第一引风板;第一固定座上固接有若干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前侧与固定板之间均固接有一个弹簧;每个护帘前侧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引导走航车行驶过程风向的第一引风板,每个第一引风板均采用可形变材质,且每个第一引风板均设置为向后弯曲的弯弧状。

4、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固定杆;第一固定座上活动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杆;每个护帘前侧均与相邻固定杆固接,且每个第一引风板均与相邻固定杆固接。

5、更为优选的是,防护系统包括有第二固定座和防护板;第一固定座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前侧固接有用于防止监测设备被道路两侧树枝敲打的防护板。

6、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弯弧片;防护板前侧下部固接有用于撞击时为监测设备提供缓冲的弯弧片,且弯弧片采用可形变材质。

7、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转轴和连接绳;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翻转板;翻转板与监测设备固接;翻转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防止杂质掉落在翻转板下方的可形变薄片;翻转板上固接有用于带动监测设备进行偏转以减小撞击力度的转轴,且转轴与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座的翻转板后侧固接有若干个连接绳,且每个连接绳右侧均与相邻第二固定座固接。

8、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挤压块;第二固定座上活动连接有用于防止防护罩抖动的挤压块,且防护罩位于第一固定座中部。

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二引风板和撞击杆;挤压块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二引风板;每个第二引风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上下移动用于清理防护罩顶部脏污的撞击杆。

10、更为优选的是,撞击杆的高度设置为由第二引风板中部逐渐向左右两侧递减。

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单向膜;防护罩上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辅助清理脏污的单向膜;每个第二引风板均位于对应单向膜下方;每个第二引风板右侧均设置为向靠近单向膜一侧弯曲的弯弧状。

12、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护帘与防护罩对监测设备四周进行遮罩,从而防止天气炎热时监测设备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同时避免下雨时雨水滴落在监测设备上,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13、通过连接杆挤压通风板,使腔室内进行通风,与此同时,通过风力对第一固定座上飘落的树叶及其他杂质进行清理,从而减少用户工作量;

14、通过防护板对监测设备进行遮挡防护,从而防止监测设备受到道路两侧树枝的撞击导致损坏,同时通过弯弧片使监测设备受到撞击时实现缓冲,并对监测设备上侧进行包裹,从而进一步减小设备损伤程度;

15、通过挤压块挤压防护罩使防护罩呈三角状绷直状态,从而防止防护罩产生抖动干扰监测设备工作,避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6、通过撞击杆对呈绷直状态的防护罩左右两侧进行撞击,同时通过走航车行驶过程的风力,使由于下雨导致粘黏在防护罩上的树叶及其他杂质,顺利从防护罩上脱离,防止脏污堆积导致防护罩收拢与展开困难。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有走航车(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固定座(2)、支撑杆(3)、防护罩(4)、护帘(5)、通风组件和防护系统;走航车(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座(2);第一固定座(2)上安装有用于监测环境的监测设备;第一固定座(2)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支撑杆(3)采用可形变材质,且每个支撑杆(3)均设置为符合走航车(1)车身流线形;相邻两个支撑杆(3)之间活动连接有一个用于保护监测设备的防护罩(4),防护罩(4)采用柔软防水材质,且防护罩(4)位于监测设备上方;防护罩(4)后侧转动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风板(4001);第一固定座(2)上安装有若干个左右移动用于遮盖监测设备的护帘(5);相邻两个护帘(5)与防护罩(4)之间形成一个腔室;第一固定座(2)上设置有用于对监测设备进行通风的通风组件;第一固定座(2)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监测设备被道路两侧树枝敲打的防护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组件包括有固定板(201)、连接杆(202)和第一引风板(203);第一固定座(2)上固接有若干个固定板(201);每个固定板(201)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杆(202);每个连接杆(202)前侧与固定板(201)之间均固接有一个弹簧;每个护帘(5)前侧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引导走航车(1)行驶过程风向的第一引风板(203),每个第一引风板(203)均采用可形变材质,且每个第一引风板(203)均设置为向后弯曲的弯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杆(104);第一固定座(2)上活动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杆(104);每个护帘(5)前侧均与相邻固定杆(104)固接,且每个第一引风板(203)均与相邻固定杆(104)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系统包括有第二固定座(301)和防护板(302);第一固定座(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301);第二固定座(301)前侧固接有用于防止监测设备被道路两侧树枝敲打的防护板(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弯弧片(303);防护板(302)前侧下部固接有用于撞击时为监测设备提供缓冲的弯弧片(303),且弯弧片(303)采用可形变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转轴(304)和连接绳(305);第一固定座(2)上设置有翻转板(2001);翻转板(2001)与监测设备固接;翻转板(200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防止杂质掉落在翻转板(2001)下方的可形变薄片;翻转板(2001)上固接有用于带动监测设备进行偏转以减小撞击力度的转轴(304),且转轴(304)与第一固定座(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座(2)的翻转板(2001)后侧固接有若干个连接绳(305),且每个连接绳(305)右侧均与相邻第二固定座(301)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挤压块(402);第二固定座(301)上活动连接有用于防止防护罩(4)抖动的挤压块(402),且防护罩(4)位于第一固定座(2)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引风板(501)和撞击杆(502);挤压块(402)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二引风板(501);每个第二引风板(501)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上下移动用于清理防护罩(4)顶部脏污的撞击杆(5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撞击杆(502)的高度设置为由第二引风板(501)中部逐渐向左右两侧递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单向膜(503);防护罩(4)上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辅助清理脏污的单向膜(503);每个第二引风板(501)均位于对应单向膜(503)下方;每个第二引风板(501)右侧均设置为向靠近单向膜(503)一侧弯曲的弯弧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走航车无法在监测设备不使用时对设备进行防护,同时在行驶中经过道路两旁未修剪的树木时,驾驶员无法及时控制监测设备下降,从而导致监测设备受到撞击,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甚至损伤设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有走航车和第一固定座等;走航车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护帘与防护罩对监测设备四周进行遮罩,从而防止天气炎热时监测设备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同时避免下雨时雨水滴落在监测设备上,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通过风力对第一固定座上飘落的树叶及其他杂质进行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秦永强,赵海滨,李志伟,王龙,周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希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