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

文档序号:37730335发布日期:2024-04-23 12:1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

本发明涉及勘探地球物理,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1、井间地震勘探是油气田精细化勘探开发阶段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油气藏描述、地下构造精细刻画、非常规油气藏勘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井间地震勘探是在不同的两口井中分别放置震源和检波器,一口井中激发地震波,在另一井中接收地震记录,从而不受地面环境干扰,得到具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记录。但井间地震的实施条件较为苛刻,与地面常规地震勘探相比,来较难实施。在缺少井中震源激发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地面震源激发的灵活性,利用多井vsp数据,构建虚拟井间地震数据。所构建的虚拟井间地震数据相当于在一口井中激发,而在另一口井中接收,从而避免了井中激发的不便,节约采用井中专用震源的成本。

2、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化,传统的纵波勘探已经很难满足实际勘探任务的需求了。而多波多分量资料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地下介质弹性参数,充分利用纵波和转换波信息,得到更多的关于地下构造和岩性信息,有效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在井中激发不方便实施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记录的多分量vsp数据提供的丰富信息,构建虚拟井间纵波和井间转换波数据,进而利用井间多波数据提供井间地质构造的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不但可以通过地震数据类型的转换构建出井间地震观测系统,节省了采集成本,还能够充分利用多分量vsp数据包含的丰富信息,获得井间多波波场,实现井间地震多波勘探。

2、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步骤:

3、(1)取井1记录的vsp垂直分量数据及水平分量数据u1z和u1x;

4、(2)将u1z和u1x经高精度稀疏radon变换转换到radon域中,表示为m1z和m1x;

5、(3)分别取m1z的正值和负值射线参数部分作为上行波和下行波

6、(4)分别取m1x的正值和负值射线参数部分作为上行波和下行波

7、(5)依据不同类型地震波极化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从下行波场中分离出下行p波从下行波场中分离出下行p波

8、

9、其中,τ代表截距时间,p代表射线参数;

10、(6)取井2记录的vsp垂直分量数据及水平分量数据u2z和u2x;

11、(7)对u2z和u2x经高精度稀疏radon变换转换到radon域中,表示为m2z和m2x;

12、(8)分别取m2z的正值和负值射线参数部分作为上行波和下行波

13、(9)分别取m2x的正值和负值射线参数部分作为上行波和下行波

14、(10)依据不同类型地震波极化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从上行波场中分离出上行p波从上行波场中分离出上行p-sv波

15、

16、其中,τ代表截距时间,p代表射线参数;

17、(11)将和转换回时间域后按检波点重新经高精度稀疏radon变换回到radon域;

18、(12)在井1中选定虚震源点i,在井2中选定某一检波点j,通过下式重构井间p-p反射波:

19、i∈swell1,j∈swell2,

20、其中,ps为震源射线参数,swell1代表井1,swell2代表井2;

21、(13)对井2中所有检波点重复步骤(12),得到井1中虚震源点i的井间炮集记录,主要含井间p-p波;

22、(14)对井1中所有检波点位置重复步骤(12)-(13),重构含p-p波的全部虚拟井间炮集;

23、(15)在井1中选定虚震源点i,在井2中选定某一检波点j,重构井间p-sv反射波:

24、i∈swell1,j∈swell2,

25、其中,ps为震源射线参数,swell1代表井1,swell2代表井2;

26、(16)对井2中所有检波点重复步骤(15),得到井1中虚震源点i的虚拟井间炮集记录,主要含井间p-sv波;

27、(17)对井1中所有检波点位置重复步骤(15)-(16),重构含p-sv波的全部虚拟井间炮集。

28、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在缺少井中震源的采集条件下,将vsp观测系统转换成井间观测系统,并充分挖掘多分量数据中的多波信息,重构虚拟井间反射纵波和转换波,进行井间多波地震勘探。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勘探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可以通过地震数据类型的转换,将多井多分量VSP观测系统转换成井间观测系统,使地面震源重构为震源井,并充分利用多分量VSP数据包含的丰富信息,重构虚拟井间反射纵波和转换波,实现井间多波地震勘探,得到井间地质构造的多波成像结果。

技术研发人员:许卓,巩向博,李晓龙,韩立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