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应用在石油勘探、测井评价、石油工程领域的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致密气藏天然裂缝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裂缝性油气藏天然裂缝评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主要原因为裂缝的发育程度不均一,天然裂缝的渗透率难以预测和计算。为此,各国学者研究出各种各样的天然裂缝评价方法,如利用地震属性的蚂蚁体来表征天然裂缝、利用成像测井数据描述裂缝条数、开度、开启程度等。这些评价方法为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增加,井深从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延伸,勘探重点从常规气藏向非常规致密气藏转移,传统的天然裂缝评价方法,遇到了数据采集的限制,如盐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保护储层和降低钻井风险采取油基泥浆钻井,影响电成像质量和裂缝参数定量计算等。针对我国当前超深高温高压裂缝性致密油气藏的实际情况,亟需发展新的天然裂缝评价方法。
2、成像测井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裂缝描述方法,该技术可以较准确的解释裂缝产状、条数(密度)等信息。在油基泥浆中,由于电成像、超声波幅度成像和时间成像裂缝识别能力的差异,只能识别出较宽的开启缝;辨别成像上看到的所有缝的开启、充填状态及充填物性质,仍是一个挑战;同时,对于天然裂缝本身性质的研究,没有结合含油气性的研究,无法对裂缝的含油气性进行预测,致使在储层改造规划设计时没有可参考的依据,造成设计的不确定性,最终单井改造后产量达不到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裂缝性致密油气藏天然裂缝有效性评价方法,它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数据采集成本高、准确性差和无法进行含油气性评价的问题。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裂缝不同走向与其形成期次相关,通过使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构造和油气生成、运聚过程,确定构造挤压形成的天然裂缝期次和油气运移关键时期,油气运移关键时期之后形成的裂缝为有效裂缝。而多走向的交叉网状裂缝包含了两期或多期形成的天然裂缝,其中必定有一期为油气运移开始后形成的裂缝,油气充填了裂缝空间,抑制了胶结作用的进行。因此交叉网状缝这类裂缝类型,一定包含了一期开启缝,且有油气充填,为含油气性的有效缝。
3、裂缝的交叉程度主要依据成像测井解释获得,根据交叉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复杂网状缝、中等网状缝和轻微网状缝。
4、有益效果
5、1、能评价天然裂缝的含油气有效性。在以往的裂缝评价中,主要关注天然裂缝本身的性质,如裂缝条数/密度、开启/闭合、充填性/物等参数,而这些参数与含油气性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含油气性的评价。交叉网状缝的评价方法,从天然裂缝成因出发,分析了裂缝形成期次与油气运聚关键时期之间的先后关系,可以直接得到裂缝的含油气性评价结果,是一种更直接的评价方法。
6、2、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减少了对储层的污染。交叉网状缝的评价技术主要基于油基泥浆fmi电成像测井数据,该技术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成像测井技术,较声、电成像结合的测井数据采集,成本低。同时,油基泥浆避免了水基泥浆对储层的污染,可以有效的保护储层,从而减小了储层后期改造的不确定性。
1.使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构造演化与油气运聚动态过程,从而确定构造挤压形成的天然裂缝期次和气运移关键地质时期。
2.利用油基泥浆fmi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天然裂缝的走向和相互交叉关系,两组/多组走向的交叉网状缝包含了晚期形成的裂缝,与气运移关键时期一致,为有效性最好的天然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