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靶点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48479发布日期:2024-11-01 19:2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靶点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靶点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多发于青春期至更年期的女性,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程和预后,典型的表现包括皮疹、关节炎、胸膜炎、脱发和狼疮肾炎。在大多数患者中,sle以多基因方式遗传,且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疾病发展。sle的临床异质性可能源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免疫失调。在细胞水平上,sle免疫失调的特征是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异常相互作用,抗体的产生和消除缺陷、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上调、补体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导致临床症状,从轻度疲劳和关节疼痛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器官损伤。在sle患者中,t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信号传导及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改变已被证实和广泛研究。而sle中b细胞代谢失调会导致异常的b细胞成熟、自身抗体产生和向t细胞呈递抗原的增强。自身抗体,尤其是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被认为是sle的血清学标志,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破坏b细胞耐受性和其异常激活是引发免疫失衡级联反应的关键所在。但与sle发病机制相关的b细胞异常的免疫通路,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2、腺苷(adenosine,ado)是一种具有多效性的核苷,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充当细胞介质。在正常组织的间质液中ado浓度通常较低,但在缺氧、缺血、炎症和癌症引起的应激或组织损伤期间会急剧升高。因此,ado可作为一种危险信号,通过激活功能和组织分布不同的特异性腺苷受体(a1r、a2ar、a2br和a3r),引发各种细胞反应;也可抑制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过度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损伤。在巨噬细胞中,腺苷通过各种腺苷受体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2的产生,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从而保护宿主细胞。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是一种参与嘌呤核苷代谢的酶,广泛分布于人体;也是一种可调节细胞内外ado分解代谢的酶,在免疫稳态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ada活性被发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异常升高,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如sle、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干燥综合征(ss)、成人型斯蒂尔病(aosd)等。这提示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腺苷通路可能存在异常。

3、细胞外ado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通过外核苷酸酶cd39和cd73协同代谢产生,cd39和cd73可以在调节性t细胞(tregs)和大多数b细胞表面共表达,调控atp代谢为ado,对机体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cd39+cd73+b细胞催化产生的ado被证明可以抑制表达a2ar的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如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cd39和cd73作为细胞外ado产生途径的关键成分,其表达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d39和cd73的过表达已被证明可促进hcc的进展和转移,并可用作预测不良预后。在chb患者中,b细胞上cd39和cd73表达降低被发现与高hbv病毒载量、肝脏炎症有关,且cd39/cd73/ado途径阻断会促进b细胞活化。hiv患者b细胞上cd39和cd73表达的显著下调与cd4+t细胞数量减少和ig类别转换能力降低有关。目前,关于cd39+cd73+b细胞-腺苷途径与sle致病机制和疾病活动相关性的研究甚少。

4、在本发明中,检测了cd39与cd73在sle患者b细胞表面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症状、细胞因子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靶点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用途。本发明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sle的发病机制,为研发sle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药物提供策略。

2、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外周血cd39+cd73+b细胞。

4、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在受试者样品中的数量与所述受试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5、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作为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或筛查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6、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周血cd39+cd73+b细胞在制备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或筛查的产品中的应用。

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产品为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数量的变化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产品。

8、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数量与受试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9、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靶点的应用。

10、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应用在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1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增加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数量。

12、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应用在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生物标志物或新药物靶点中的应用。

1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新生物标志物或新药物靶点影响外周血中cd39+cd73+b细胞数量。

14、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预防、治疗、缓解或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所述药物以如前所述的生物标志物为治疗靶点,所述药物组分中包含腺苷;

15、所述生物标志物为外周血cd39+cd73+b细胞。

1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药物中腺苷含量为20~500μm。

1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8、本发明提供作为早期诊断sle的标志物外周循环免疫细胞cd39+cd73+b细胞,可以直接对外周血样本进行检测,判断机体的炎症水平,实现sle的早期筛查。其优势在于,通过检测血液中生物标志物进行sle发生发展的临床诊断不仅降低了诊断成本,而且容易操作,患者接受度高且比较容易进行疾病的大规模筛查,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增加了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本发明可用于指导临床筛查、sle致病机理的研究、sle治疗药物的筛选以及sle的新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新用药靶点的筛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志物为外周血cd39+cd73+b细胞。

2.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作为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或筛查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3.外周血cd39+cd73+b细胞在制备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或筛查的产品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数量的变化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产品。

5.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靶点的应用。

6.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应用在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增加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数量。

8.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应用在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生物标志物或新药物靶点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物标志物或新药物靶点影响外周血中cd39+cd73+b细胞数量。

10.一种制备预防、治疗、缓解或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标志物为治疗靶点,所述药物组分中包含腺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靶点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用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志物为外周血CD39<supgt;+</supgt;CD73<supgt;+</supgt;B细胞。在本发明中,检测了CD39与CD73在SLE患者B细胞表面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症状、细胞因子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本发明的研究提示CD39<supgt;+</supgt;CD73<supgt;+</supgt;B细胞有望成为新的SLE诊断、活动性评价标志和治疗SLE的潜在靶点,CD39<supgt;+</supgt;CD73<supgt;+</supgt;B细胞/ADO途径可能为SLE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沈瀚,耿林玉,董坤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鼓楼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