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距装置和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4139发布日期:2025-01-14 22:0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光学测距装置和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光学测距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和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1、激光雷达是一种常见的光学测距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旋转式激光雷达主要由扫描测距模组、驱动模组、外壳总成、编码模组组成,这些结构均在激光雷达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据一定的空间。

2、目前,应用有旋转式激光雷达的终端产品,例如清洁机器人等,对旋转式激光雷达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和移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激光雷达径向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光学测距装置包括:外壳部、光束扫描部、轴承部及驱动部,其中外壳部包括底座;光束扫描部可转动的安装于底座;轴承部的内圈安装于底座,光束扫描部安装于轴承部的外圈,光束扫描部通过轴承部可转动的安装于底座;驱动部安装于底座,轴承部的外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结构,驱动部能够通过传动结构对轴承部的外圈进行驱动,使轴承部的外圈相对于轴承部的内圈进行旋转。

3、可选地,轴承部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及滚动体,轴承外圈套设于轴承内圈,滚动体位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并分别与轴承外圈及轴承内圈滚动配合;轴承外圈形成轴承部的外圈,轴承内圈形成轴承部的内圈。

4、可选地,外壳部包括中壳支撑板,中壳支撑板设置在轴承外圈的第一端上,并与轴承外圈沿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中壳支撑板的远离轴承外圈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光束扫描部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面;其中,中壳支撑板与轴承外圈之间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连接;或,光束扫描部固定安装于轴承外圈的第一端。

5、可选地,中壳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轴承外圈的内侧壁和/或轴承外圈的外侧壁配合,用于限制中壳支撑板相对于轴承外圈进行径向移动;和/或,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与轴承内圈的内侧壁和/或轴承内圈的外侧壁配合,用于限制轴承内圈相对于底座进行径向移动。

6、可选地,光学测距装置还包括光栅编码部,光栅编码部包括光栅编码盘和光栅检测单元,光栅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光栅检测单元与光栅编码盘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或相对转动速度;光栅编码盘设置于轴承外圈的第二端,并与轴承外圈沿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光栅检测单元与底座相对固定设置;其中,光栅编码盘与轴承外圈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连接;或,光栅编码盘设置于轴承内圈的第一端,并与轴承内圈沿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光栅检测单元与光束扫描部相对固定设置;其中,光栅编码盘与轴承内圈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连接。

7、可选地,底座上设置有卡扣结构,卡扣结构至少部分穿设在轴承内圈内,并与轴承内圈卡接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底座沿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底座位于轴承内圈的第二端,轴承内圈与底座分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8、可选地,轴承外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凹槽,传动结构包括传动凹槽和传动带,驱动部通过传动带驱动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内圈进行旋转;或,轴承外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传动齿,传动结构包括多个第一传动齿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多个第一传动齿传动配合,驱动部通过主动齿轮驱动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内圈进行旋转;或,轴承外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传动齿,传动结构包括多个第二传动齿和传动链,传动链与多个第二传动齿传动配合,驱动部通过传动链驱动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内圈进行旋转。

9、可选地,轴承外圈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子槽,滚动体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滚子槽内,轴承外圈通过第一滚子槽对滚动体进行限位;传动凹槽在轴承外圈径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滚子槽在轴承外圈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或,传动凹槽在轴承外圈径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滚子槽在轴承外圈径向上的投影不重合。

10、可选地,轴承外圈的材料为橡塑材料或金属材料,和/或,轴承内圈的材料为橡塑材料或金属材料。

11、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光学测距装置,光学测距装置为上述的光学测距装置。

12、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测距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学测距装置通过在轴承部的外圈的外侧壁上直接设置传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轴承部和传动结构之间所有实体或间隙所占用的径向空间,减小了光学测距装置的径向尺寸,即减小了光学测距装置的宽度尺寸,有利于光学测距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测距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20)包括轴承外圈(21)、轴承内圈(22)及滚动体(23),所述轴承外圈(21)套设于所述轴承内圈(22),所述滚动体(23)位于所述轴承外圈(21)与所述轴承内圈(2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轴承外圈(21)及所述轴承内圈(22)滚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10)包括中壳支撑板(12),所述中壳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21)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轴承外圈(21)沿所述轴承部(20)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中壳支撑板(12)的远离所述轴承外圈(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光束扫描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其中,所述中壳支撑板(12)与所述轴承外圈(21)之间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10)包括所述中壳支撑板时,所述中壳支撑板(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轴承外圈(21)的内侧壁和/或所述轴承外圈(21)的外侧壁配合,用于限制所述中壳支撑板(12)相对于所述轴承外圈(21)进行径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测距装置还包括光栅编码部(40),所述光栅编码部(40)包括光栅编码盘(41)和光栅检测单元(42),所述光栅检测单元(42)用于检测所述光栅检测单元(42)与所述光栅编码盘(41)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或相对转动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卡扣结构(111),所述卡扣结构(111)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轴承内圈(22)内,并与所述轴承内圈(22)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凹槽(2111),所述传动结构(211)包括所述传动凹槽(2111)和传动带(2112),所述驱动部(30)通过所述传动带(2112)驱动所述轴承外圈(21)相对于所述轴承内圈(22)进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子槽,所述滚动体(2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滚子槽内,所述轴承外圈(21)通过所述第一滚子槽对所述滚动体(23)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的材料为橡塑材料或金属材料,和/或,所述轴承内圈(22)的材料为橡塑材料或金属材料。

10.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光学测距装置,所述光学测距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测距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适用于光学测距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和移动装置,光学测距装置包括:外壳部、光束扫描部、轴承部及驱动部,其中外壳部包括底座;光束扫描部可转动的安装于底座;轴承部的内圈安装于底座,光束扫描部安装于轴承部的外圈,光束扫描部通过轴承部可转动的安装于底座;驱动部安装于底座,轴承部的外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结构,驱动部能够通过传动结构对轴承部的外圈进行驱动,使轴承部的外圈相对于轴承部的内圈进行旋转。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学测距装置省去了轴承部和传动结构之间所有实体或间隙所占用的径向空间,减小了光学测距装置的径向尺寸,即减小了光学测距装置的宽度尺寸,有利于光学测距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罗富文,郭盖华,周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