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81248发布日期:2024-12-03 11:2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秒脉冲作为同步时钟构成的相量测量单元,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动态监测、系统保护、系统分析和预测等领域,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

2、基于上述,发现现有技术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支脚是固定的,所以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抬起角度也是固定的,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因此不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操作,同时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容易被磕碰,造成机器损坏。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安装有一对安装块2,贯穿每个所述安装块2设置有转轴201,转轴20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装置本体1侧壁,另一端均依次贯穿连接有调节块3和支撑杆4,所述调节块3表面开设有调节槽301,所述支撑杆4转动连接于转轴201末端,所述支撑杆4与调节块3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401,所述螺栓401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贯穿支撑杆4、调节块3和调节槽301并螺纹连接有螺母402,另一端置于支撑杆4的外侧并安装有调节手轮403;一对所述支撑杆4之间安装有与支撑杆4垂直设置的横杆5,横杆5设置于支撑杆4的上端。

4、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围安装有若干防撞条6。

5、进一步地,所述横杆5的底端面设有防滑纹理501。

6、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面安装有若干橡胶垫7。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通过横杆跟防撞条的配合使用,当对机器本体进行搬运时,通过手提横杆即可对机器本体进行搬运,同时通过防撞条可以对机器本体进行保护,避免被磕碰损坏。

9、通过支撑杆、螺栓、调节手轮跟螺母的配合使用,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机器本体的角度时,首先通过转动支撑杆调节机器本体的角度,当机器本体调整到适应工作人员身高的角度时,转动调节手轮,调节手轮带动螺栓转动,螺栓通过与螺母螺纹连接,使螺栓转动时,调节手轮向螺母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支撑杆夹紧固定,进而能够快速将机器本体的角度进行固定,使机器本体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安装有一对安装块(2),贯穿每个所述安装块(2)设置有转轴(201),转轴(20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装置本体(1)侧壁,另一端均依次贯穿连接有调节块(3)和支撑杆(4),所述调节块(3)表面开设有调节槽(301),所述支撑杆(4)转动连接于转轴(201)末端,所述支撑杆(4)与调节块(3)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401),所述螺栓(401)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贯穿支撑杆(4)、调节块(3)和调节槽(301)并螺纹连接有螺母(402),另一端置于支撑杆(4)的外侧并安装有调节手轮(403);一对所述支撑杆(4)之间安装有与支撑杆(4)垂直设置的横杆(5),横杆(5)设置于支撑杆(4)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围安装有若干防撞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5)的底端面设有防滑纹理(5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面安装有若干橡胶垫(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构建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两侧安装有一对安装块,贯穿每个所述安装块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均依次贯穿连接有调节块和支撑杆,所述调节块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转轴末端,所述支撑杆与调节块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另一端安装有调节手轮;所述支撑杆之间安装有横杆。本装置整体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能够方便搬运,在搬运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能够快速调节机器本体的角度,使机器本体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洛,王正辉,张文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