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64426发布日期:2024-11-15 14:1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采样器的,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采泥装置。


背景技术:

1、螺传寄生虫病是指由螺类作为传播媒介,寄生螺作为人体的中间宿主而传播疾病,通过水源或食源传播至人体感染引起的,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已知可以传播寄生虫病的螺类有13科、29属、78种,如传播水源性寄生虫病的钉螺、双脐螺,传播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福寿螺、中国圆田螺、纹沼螺等。

2、为监测预警寄生虫宿主螺分布,防止损失,需要工作人员收集寄生螺并对其进行研究。然而,目前的寄生螺收集大多数是人工操作,需要人工在现场下水作业,导致耗费人力大,效率低。现场查螺通常需要在查螺区域捡获,而适宜寄生螺的孳生环境有时泥泞不堪且非常容易摔倒,影响查螺效果和人身安全。

3、因此,需要研发一种采泥装置以供工作人员在不下水的情况下也能对查螺区域中含有寄生螺的泥土进行采集,以减少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方便含有寄生螺的泥土的采集工作,而提供一种采泥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采泥装置,包括承重底座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承重底座上方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纵向钢管组件以及贯穿通过所述纵向钢管组件顶部的横向钢管组件,所述横向钢管组件的内部设置有钢索收放组件;

4、所述钢索收放组件包括把手、转杆和钢索,所述转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横向钢管组件的一端,所述横向钢管组件的另一端的轴向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钢索进行限位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中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所述钢索通过;

5、所述转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横向钢管组件内部与所述横向钢管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横向钢管组件并与所述把手连接;

6、所述钢索的一端缠绕设置在所述转杆位于所述横向钢管组件内部的部分,所述钢索的另一端从所述限位件的通孔穿出,所述钢索从所述限位件穿出的部分连接有采泥器。

7、进一步,所述承重底座上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转盘的顶端。

8、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纵向钢管一、纵向钢管二和纵向钢管三;

9、所述纵向钢管二的直径小于所述纵向钢管一的直径;所述纵向钢管三的直径小于所述纵向钢管二的直径;

10、所述纵向钢管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纵向钢管二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适应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纵向钢管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配合旋出或旋进所述纵向钢管一;

11、所述纵向钢管二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纵向钢管三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适应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纵向钢管三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配合旋出或旋进所述纵向钢管二。

12、进一步,所述纵向钢管三上开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钢管组件穿过所述横向通道。

13、进一步,所述纵向钢管一、纵向钢管二和纵向钢管三为空心钢管;

14、所述横向通道贯穿所述纵向钢管三,并在所述纵向钢管三的管壁上形成两个高度相同的通道孔,所述通道孔为螺纹孔,所述横向钢管组件的中部设有与螺纹孔相适应的螺纹并与所述纵向钢管三螺纹连接。

15、进一步,所述把手的一侧套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材质或硅胶材质。

16、进一步,所述采泥器为采泥器组件,所述采泥器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安装有电动开合式采泥器,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钢索连接;

17、所述安装板的顶端还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两个撑板和一个固定块,两个所述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不同侧,所述固定块与两个所述撑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中部竖向设置有供所述钢索穿过的孔道。

18、进一步,所述采泥器为重力开合式采泥器,所述重力开合式采泥器的顶部与所述钢索固定连接,用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合并抓取泥样。

19、进一步,所述承重底座顶端的边侧设置有围堰,所述围堰为上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

20、进一步,所述承重底座、采泥器、调节组件、钢索和把手均为不锈钢材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泥装置,其包括承重底座、可拆卸的调节组件、钢索收放组件和采泥器等部件,它可以在不同工作环境中进行采泥,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可靠的特点;工作人员在不下水的情况下也能对查螺区域中含有寄生螺的泥土进行采集,减少了安全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底座(1)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承重底座(1)上方的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纵向钢管组件以及贯穿通过所述纵向钢管组件顶部的横向钢管组件(305),所述横向钢管组件(305)的内部设置有钢索收放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1)上转动安装有转盘(2),所述调节组件(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转盘(2)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顺次连接的纵向钢管一(301)、纵向钢管二(302)和纵向钢管三(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管三(303)上开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钢管组件(305)穿过所述横向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管一(301)、纵向钢管二(302)和纵向钢管三(303)为空心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01)的一侧套设有缓冲层(402),所述缓冲层(402)为聚氨酯材质或硅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泥器为采泥器组件(5),所述采泥器组件(5)包括安装板(502),所述安装板(502)的底端安装有电动开合式采泥器(504),所述安装板(502)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连接块(501),所述连接块(501)与所述钢索(40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泥器为重力开合式采泥器(7),所述重力开合式采泥器(7)的顶部与所述钢索(404)固定连接,用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合并抓取泥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1)顶端的边侧设置有围堰(6),所述围堰(6)为上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1)、采泥器、调节组件(3)、钢索(404)和把手(401)均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泥装置,属于采样器的技术领域;包括承重底座以及安装在承重底座上方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纵向钢管组件以及横向钢管组件,横向钢管组件内部设有钢索收放组件;钢索收放组件包括把手、转杆和钢索,转杆的一端位于横向钢管组件内部与横向钢管组件转动连接,转杆的另一端伸出横向钢管组件并与把手连接;钢索的一端缠绕设置在转杆位于横向钢管组件内部的部分,钢索的另一端从限位件的通孔穿出,钢索从限位件穿出的部分连接有采泥器。该采泥装置,通过安装调节组件,可通过多个纵向钢管来调节该装置的高度,且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把手,配合转杆、钢索和采泥器进行采泥作业,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查螺工作,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高霄翔,徐汉顺,刘俊华,陈军,丁薇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滨湖区卫生检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40126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