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1、申请号为20202112922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其能通过机器人对待测件进行抓取、测试、释放,可提高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该专利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包括:暗室,设于暗室内部一端的检测机器人,设于检测机器人上的射频收发装置,与射频收发装置电连接的矢量网络分析仪,设于暗室内部另一端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设于第一托盘上且带有气密吸附板的待测件,设于第二托盘上的待测件机器人,以及设于检测机器人与待测件机器人之间的吸波挡板;所述待测件机器人包括:末端法兰,设于末端法兰上的介质支撑架,以及设于介质支撑架端部的气动吸嘴。
3、该专利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
4、待测件机器人的气密吸嘴对待测件上的气密吸附板进行吸附,进而实现待测件机器人对待测件的抓取;待测件机器人将抓取的待测件伸出吸波挡板的遮挡区域;
5、检测机器人调整射频收发装置的位置,对待测件进行测试;测试时,射频收发装置向待测件发射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激励信号而形成的雷达信号,射频收发装置还接收待测件基于雷达信号产生的回波信号,且矢量网络分析仪基于回波信号计算出待测件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
6、待测件测试完成后,待测件机器人释放已完成测试的待测件,并重新抓取下一个待测件进行测试。
7、虽然该专利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能通过机器人对待测件进行抓取、测试、释放,可提高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但为了保证待测件机器人能稳定的抓取和移动待测件,待测件机器人上气密吸嘴与待测件上气密吸附板之间的负压吸附常常比较紧密,而这容易造成待测件机器人对待测件释放的失效;即在待测件机器人释放待测件时,待测件机器人的气密吸嘴有可能会不能与待测件上的气密吸附板有效分离,这会影响待测件机器人抓取下一个待测件进行测试,进而影响整个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包括:暗室,设于暗室内部一端的检测机器人,设于检测机器人上的射频收发装置,与射频收发装置电连接的矢量网络分析仪,设于暗室内部另一端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设于第一托盘上且带有气密吸附板的待测件,设于第二托盘上的待测件机器人,以及设于检测机器人与待测件机器人之间的吸波挡板;所述待测件机器人包括:末端法兰,设于末端法兰上的介质支撑架,以及设于介质支撑架端部的气动吸嘴;所述气动吸嘴的外围还套装有:用于推动气密吸附板的推物环;所述检测机器人上还设有:用于沿与气动吸嘴轴心平行方向推动推物环的推物气缸。
2、本实用新型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的具体内容,详见具体实施方式。
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其能通过机器人对待测件进行抓取、测试、释放,可提高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还能保证待测件机器人能有效释放已完成测试的待测件,进而提高整个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是对申请号为202021129221.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进行局部改进,主要是增设了推物环和推物气缸。本实用新型并没有对该专利的其他部分进行改进,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的其他部分可参考该专利的说明书,在此不再赘述。
1.一种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包括:暗室,设于暗室内部一端的检测机器人,设于检测机器人上的射频收发装置,与射频收发装置电连接的矢量网络分析仪,设于暗室内部另一端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设于第一托盘上且带有气密吸附板的待测件,设于第二托盘上的待测件机器人,以及设于检测机器人与待测件机器人之间的吸波挡板;所述待测件机器人包括:末端法兰,设于末端法兰上的介质支撑架,以及设于介质支撑架端部的气动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吸嘴的外围还套装有:用于推动气密吸附板的推物环;所述检测机器人上还设有:用于沿与气动吸嘴轴心平行方向推动推物环的推物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物气缸的活塞管与推物环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物气缸的活塞管与气动吸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物气缸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推物气缸以气动吸嘴对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