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量型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8738发布日期:2024-09-18 11:4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量型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增量型编码器。


背景技术:

1、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的电子仪器,且具备其计数起点任意设定,可实现多圈无限累加和测量等特点,传统的增量型编码器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顶部通过连接螺钉固定有密封板,所述防护壳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顶部设有增量型编码器本体,所述增量型编码器本体的输出轴贯穿密封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防护壳内壁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侧抗震机构,所述密封板底部且对应增量型编码器本体的位置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环形压板等结构,且具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可满足多方位需求等特点,但其安装处被限制,在连接不同仪器时,容易因间距而影响连接处的紧固性以及其端部的散热效果较差,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量型编码器,实现增加端部散热效果并增加工作效率的特点以及根据需求调节安装处来避免连接处因间距而影响连接紧固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量型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编码器主体右下端一体化设置有接线端头;编码器主体内部设置有输出轴;编码器主体左侧安装有连接调节支座结构;编码器主体右侧安装有散热安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调节支座结构包括连接管,连接管内部穿插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在端部焊接有组装盘。

3、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外侧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端部顶紧伸缩杆的外壁。

4、优选的,所述的组装盘设置在输出轴的外侧,且内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管和伸缩杆的设置,调节该编码器主体与相关设备的间距,从而配合输出轴紧固的连接并安装使用。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组装盘的设置,方便的操作来紧固的安装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增量型编码器,该增量型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1),编码器主体(1)右下端一体化设置有接线端头(2);编码器主体(1)内部设置有输出轴(3);编码器主体(1)左侧安装有连接调节支座结构(4);编码器主体(1)右侧安装有散热安装筒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调节支座结构(4)包括连接管(41),连接管(41)内部穿插连接有伸缩杆(42);伸缩杆(42)在端部焊接有组装盘(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量型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安装筒结构(5)包括安装筒(51),安装筒(51)右端螺栓安装有防尘网(52);安装筒(51)在内壁的上方以及下方分别螺栓有第二风机(54)以及第一风机(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量型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41)外侧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端部顶紧伸缩杆(42)的外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量型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装盘(43)设置在输出轴(3)的外侧,且内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量型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筒(51)螺栓安装在编码器主体(1)的右端,并且内侧的第一风机(53)和第二风机(54)均与编码器主体(1)端部的散热口对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量型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网(52)设置为尼龙网,并且与第一风机(53)和第二风机(54)对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量型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编码器主体右下端一体化设置有接线端头;编码器主体内部设置有输出轴;编码器主体左侧安装有连接调节支座结构;编码器主体右侧安装有散热安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调节支座结构包括连接管,连接管内部穿插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在端部焊接有组装盘。本技术通过连接调节支座结构的设置,调节该编码器主体与相关设备的间距,从而配合输出轴紧固的连接并安装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肖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锐肯尼克测控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9
技术公布日:2024/9/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