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6846发布日期:2024-12-11 13:1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位检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冷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增压器将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进气温度一般在150-200℃,中冷后的进气温度一般在50℃左右。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在中冷器内产生积水,此时需要将水排出发动机,避免冷凝水进入气缸,造成发动机故障,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中冷器内的积水液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2、如专利号:cn202021868357.9发动机中冷器冷凝水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上部固定设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有排水阀,所述集水箱的下部固定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排水管,所述集水箱内设有控制所述第二排水管打开关闭的浮球阀。但该专利号:cn202021868357.9发动机中冷器冷凝水排水装置,并不能实时监测中冷器内的积水液位情况,如若球阀损坏,不能及时排出中冷器内的积水时,积水易会随着进气管道进入到发增压发动机中,造成增压发动机的损坏。因此,亟需研发设计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实时监控中冷器内的积水液位情况,避免积水进入到发动机中,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中冷器一侧的液位管,所述中冷器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引水管、下引水管,所述上引水管、下引水管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管组件,所述液位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组件与上引水管、下引水管连接,所述的液位管为透明无色材料,所述中冷器的另一侧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中冷器的另一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设有球阀,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液位管的表面设有刻度线。

4、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引水管、下引水管内均设有截止阀。

5、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沉槽、第二沉槽,所述第一橡胶套安装在所述第一沉槽的内壁上,所述的上引水管或下引水管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橡胶套内,且所述上引水管或下引水管的外壁挤压所述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二橡胶套安装在所述第二沉槽的内壁上,所述液位管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二沉橡胶套内,且所述液位管的外壁挤压所述第二橡胶套。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槽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橡胶套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板为中空的圆环,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管,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限位管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限位管的直径与所述上引水管或下引水管的内圆直径相适应,所述的第一限位管安装在所述的上引水管或下引水管内。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沉槽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橡胶套接触,所述的第二限位板为中空的圆环,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管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限位管的直径与所述液位管的内圆直径相适应,所述的第二限位管安装在所述的液位管内。

8、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板的内圆上设有滤网。

9、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引水管靠近所述中冷器的一端设有u型管,所述的u型管位于所述中冷器的腔体内,且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下。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监测装置,该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的自动检测与液位管的人工检查双重液位检测装置,能够准确检测中冷器内积水的液位情况,液位管便于巡检人员观察中冷器内的液位情况,同时如工人检查未及时发现液位变化时,液位传感器感知到中冷器内的积水达到上限值并且发动机任在运行时,通过控制器将发动机及时停机,避免因漏水使得冷却液从进气管进入到发动机中,导致发动机损坏。

1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为防止水质的杂质、颗粒等物质造成液位管的堵塞,造成液位管的液位显示不准确的情况,该液位检测装置在下引水管的一端增加u型管以及在连接管内增设滤网,该装置中的双重过滤保护能有效防止出现液位管堵塞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中冷器(1)一侧的液位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1)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引水管(2)、下引水管(3),所述上引水管(2)、下引水管(3)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管组件,所述液位管(4)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组件与上引水管(2)、下引水管(3)连接,所述的液位管(4)为透明无色材料,所述中冷器(1)的另一侧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液位传感器(5),所述中冷器(1)的另一侧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内设有球阀(17),所述液位传感器(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管(4)的表面设有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引水管(2)、下引水管(3)内均设有截止阀(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7)、第一橡胶套(8)、第二橡胶套(9),所述连接管(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沉槽(18)、第二沉槽(19),所述第一橡胶套(8)安装在所述第一沉槽(18)的内壁上,所述的上引水管(2)或下引水管(3)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橡胶套(8)内,且所述上引水管(2)或下引水管(3)的外壁挤压所述第一橡胶套(8),所述第二橡胶套(9)安装在所述第二沉槽(19)的内壁上,所述液位管(4)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二橡胶套(9)内,且所述液位管(4)的外壁挤压所述第二橡胶套(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槽(18)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板(10),所述第一限位板(1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橡胶套(8)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板(10)为中空的圆环,所述第一限位板(10)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管(12),所述第一限位板(10)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限位管(1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限位管(12)的直径与所述上引水管(2)或下引水管(3)的内圆直径相适应,所述的第一限位管(12)安装在所述的上引水管(2)或下引水管(3)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槽(19)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板(11),所述第二限位板(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橡胶套(9)接触,所述的第二限位板(11)为中空的圆环,所述第二限位板(11)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管(13),所述第二限位板(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管(13)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限位管(13)的直径与所述液位管(4)的内圆直径相适应,所述的第二限位管(13)安装在所述的液位管(4)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0)的内圆上设有滤网(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引水管(3)靠近所述中冷器(1)的一端设有u型管(15),所述的u型管(15)位于所述中冷器(1)的腔体内,且所述u型管(15)的开口朝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属于液位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中冷器不能实时检测中冷器内的积水情况,易导致积水从进气管道进入到发动机中,造成发动机损坏的问题。该液位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中冷器一侧的液位管,所述中冷器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引水管、下引水管,所述上引水管、下引水管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管组件,所述液位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组件与上引水管、下引水管连接,所述的液位管为透明无色材料,所述中冷器的另一侧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实时监控中冷器内的积水液位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戚宇飞,李永,韦海洋,谢波,韦榜,凌广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30
技术公布日:2024/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