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及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97304发布日期:2025-02-11 12:48阅读:9来源:国知局
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及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及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1、尾桨操纵杆作为直升机机动控制的重要部件,其轴承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飞机的运行安全。但由于尾桨操纵杆轴承结构特点(外环与导向杆随尾桨轴转动,内环不动),难以通过在尾桨轴上安装传感器监测尾桨操纵杆轴承的运行状态。

2、如何实现在这种较小的空间与产品上同时监测振动和温度信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同时监测振动和温度信号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及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包括底座、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壳体、连接器;所述底座包括座体以及由座体一表面延伸形成的立柱,所述振动敏感组件安装于立柱;所述壳体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底座通过座体安装于壳体上,振动敏感组件伸入以容纳于容纳空间中;所述壳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探针,所述探针设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内腔,所述温度敏感器件放置于内腔底部;所述连接器固定于壳体上,其针脚通过导线分别与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连接,用以引出振动和温度信号。

4、优选地,所述壳体侧壁设有底座配合孔、连接器配合孔,所述座体、连接器分别固定于底座配合孔、连接器配合孔的孔壁。

5、优选地,所述座体、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壁。

6、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盖板,所述底座配合孔、连接器配合孔位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顶壁设有盖板配合孔,所述盖板固定于盖板配合孔的孔壁。

7、优选地,所述振动敏感组件包括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预紧环,所述第一引电片装设于所述立柱外周且与所述立柱相绝缘,所述压电晶片装设于所述第一引电片外侧,所述质量块装设于所述压电晶片外侧,所述预紧环套设于所述质量块外周,将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引电片通过导线连接连接器的针脚,以引出压电晶片内侧产生的电荷。

8、优选地,所述立柱为四方体状,设有四个装配面,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均沿装配面安装,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均为四个,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的形状与立柱的装配面相匹配。

9、优选地,还包括四个绝缘片,分别贴合于各装配面,所述绝缘片位于所述立柱装配面与所述第一引电片之间,用于使第一引电片与立柱相绝缘。

10、优选地,所述座体本体上表面与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预紧环之间具有绝缘间隙。

11、优选地,所述各第一引电片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其中任一所述第一引电片还包括用于引出压电晶片产生的电荷的第一引出部。

12、优选地,所述质量块与预紧环为导电材质,至少一个所述压电晶片与所述质量块之间设有第二引电片,所述第二引电片通过导线连接连接器的针脚,以引出压电晶片外侧产生的电荷。

13、优选地,所述质量块内表面为平面,外表面为弧面;所述预紧环为圆环状,通过过盈配合套设固定于各质量块上。

14、优选地,所述探针包括位于其底部用于深入到轴承座内的插入部。

15、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部形成基座,所述基座下表面呈圆弧形以与所安装的圆弧面相一致,所述基座包括由所述壳体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

16、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延伸方向与底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相垂直。

17、一种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操纵杆轴承座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用于同时监测轴承的振动和温度信号。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及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通过底座包括座体以及由座体一表面延伸形成的立柱,振动敏感组件安装于立柱上,底座通过座体安装于壳体上,振动敏感组件伸入以容纳于壳体的容纳空间中;且通过壳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探针,所述探针设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内腔,温度敏感器件放置于内腔底部;连接器针脚通过导线分别与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连接,用以引出振动和温度信号,从而使得该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能同时监测振动和温度信号,且通过将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分别安装在底座与壳体上,振动敏感组件与温度敏感器件组装容易,安装维护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壳体、连接器;所述底座包括座体以及由座体一表面延伸形成的立柱,所述振动敏感组件安装于立柱;所述壳体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底座通过座体安装于壳体上,振动敏感组件伸入以容纳于容纳空间中;所述壳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探针,所述探针设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内腔,所述温度敏感器件放置于内腔底部;所述连接器固定于壳体上,其针脚通过导线分别与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连接,用以引出振动和温度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设有底座配合孔、连接器配合孔,所述座体、连接器分别固定于底座配合孔、连接器配合孔的孔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盖板,所述底座配合孔、连接器配合孔位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顶壁设有盖板配合孔,所述盖板固定于盖板配合孔的孔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敏感组件包括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预紧环,所述第一引电片装设于所述立柱外周且与所述立柱相绝缘,所述压电晶片装设于所述第一引电片外侧,所述质量块装设于所述压电晶片外侧,所述预紧环套设于所述质量块外周,将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引电片通过导线连接连接器的针脚,以引出压电晶片内侧产生的电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四方体状,设有四个装配面,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均沿装配面安装,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均为四个,所述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的形状与立柱的装配面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绝缘片,分别贴合于各装配面,所述绝缘片位于所述立柱装配面与所述第一引电片之间,用于使第一引电片与立柱相绝缘。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本体上表面与第一引电片、压电晶片、质量块、预紧环之间具有绝缘间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引电片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其中任一所述第一引电片还包括用于引出压电晶片产生的电荷的第一引出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与预紧环为导电材质,至少一个所述压电晶片与所述质量块之间设有第二引电片,所述第二引电片通过导线连接连接器的针脚,以引出压电晶片外侧产生的电荷。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内表面为平面,外表面为弧面;所述预紧环为圆环状,通过过盈配合套设固定于各质量块上。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包括位于其底部用于深入到轴承座内的插入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形成基座,所述基座下表面呈圆弧形以与所安装的圆弧面相一致,所述基座包括由所述壳体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延伸方向与底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相垂直。

15.一种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操纵杆轴承座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用于同时监测轴承的振动和温度信号。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包括底座、振动敏感组件、温度敏感器件、壳体、连接器;所述底座包括座体以及由座体一表面延伸形成的立柱,所述振动敏感组件安装于立柱;所述壳体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底座通过座体安装于壳体上,振动敏感组件伸入以容纳于容纳空间中;所述壳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探针,所述探针设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内腔,所述温度敏感器件放置于内腔底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所述尾桨操纵杆轴承的轴承座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及直升机尾桨操纵杆轴承监测结构,能同时监测振动和温度信号,且组装容易,安装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华,王雄兴,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智科技湖南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30
技术公布日:2025/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