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切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属于生物实验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凝胶成像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在DNA提取、PCR产物回收等实验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胶回收技术,胶回收技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切胶,即要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快速、准确的切出含有目的条带的胶块,尽量缩短胶块在紫外光下曝晒的时间。传统的切胶技术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用切胶刀片在目的条带的四周横竖各切两刀,形成一个长方体胶块,最后再用刀片把胶块挑出。由于胶回收要求切胶时必须快速、准确地切出目的条带,这样传统的方法要切四刀就大大降低了实验效率,同时增加了胶块在紫外光下照射的时间,大大降低产物的回收率,而且紫外照射也会对人体产生损伤。因此,截至目前,还没有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和安全的切胶装置可以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安全的切胶装置,满足切胶快速、准确的需求,以缩短时间和减少对人体损伤,提高胶回收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侧面固定刀片,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的一端设置有端面固定刀片,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之间设置有活动刀片,所述活动刀片可沿侧面固定刀片的长方向移动。
[0006]优选地,所述端面固定刀片和侧面固定刀片上设置有刻度,便于计算所切得包含目的条带的胶块的体积。
[0007]优选地,所述活动刀片通过活动接头与侧面固定刀片连接,活动刀片既可以左右平移、也可以上下移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1、切胶不再使用单一的刀片,而是由端面固定刀片、侧面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组成的一个切胶装置,提高胶回收率,并可排除实验操作者自身因素(手抖,视线偏移等)引起的实验误差。
[0010]2、端面固定刀片与侧面固定刀片组成“U”型槽的形状,活动刀片可根据具体实验过程中胶块目的条带的大小在“U”型槽内前后移动,做到既保证所切得胶块含有尽量多的DNA,又尽量减少胶的体积,提高胶回收率。
[0011]3、传统的方法要切四刀才能完成,而本实用新型只需两刀就可以完成,在时间上就减少了一半,提高了实验效率;相应的,实验者手在紫外下曝晒的时间也减少了一半,受到的损害也减少了。
[0012]4、在端面固定刀片和侧面固定刀片上设置有刻度,从而便于计算得出其体积,得出更为直观的数据。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端面固定刀片;2、侧面固定刀片;3、活动刀片;4、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7]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侧面固定刀片2,根据凝胶梳子宽度制备长度与之相对应的端面固定刀片1,将端面固定刀片I设置在所述两块平行设置的侧面固定刀片2的一端,形成不同宽度规格的“U”型槽结构,在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2之间设置活动刀片3,所述活动刀片3通过活动接头4与侧面固定刀片2连接,活动刀片3既可以左右平移、也可以上下移动。端面固定刀片1、侧面固定刀片2以及活动刀片3的高度相同,并且设置有刻度5。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选择合适宽度的切胶装置,切胶时,在紫外照射下,首先把端面固定刀片I和侧面固定刀片2组成的“U”型槽结构扣在目的条带的三边上按下,然后将活动刀片3移动到目的条带另一边再按下,即完成切胶操作。
【主权项】
1.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侧面固定刀片(2),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2)的一端设置有端面固定刀片(1),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2)之间设置有活动刀片(3),所述活动刀片(3)可沿侧面固定刀片(2)的长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固定刀片(I)和侧面固定刀片(2)上设置有刻度(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片(3)通过活动接头(4)与侧面固定刀片(2)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切胶装置,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侧面固定刀片(2),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2)的一端设置有端面固定刀片(1),所述两块侧面固定刀片(2)之间设置有活动刀片(3),所述活动刀片(3)可沿侧面固定刀片(2)的长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与普通切胶装置最大的不同在于,切胶刀片根据实验需要被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方形的目的条带模型,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并可排除实验操作者自身因素(手抖、视线偏移等)引起的实验误差,满足快速、准确、和安全的切胶要求。
【IPC分类】G01N21-84, G01N1-06
【公开号】CN204495588
【申请号】CN201520196424
【发明人】李尚伟, 李娇, 刘沅, 张余杰, 王爽
【申请人】贵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