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衍生膜材料已经逐渐显现其强大的应用前景,在医疗领域,生物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优秀的生物相容性,所以被应用于临床,如硬脑膜修复术,血管修复术等。此外由于覆膜支架在动脉瘤疾病中的广泛应用,生物衍生膜也被认为是血管支架覆膜的良好选择。随着生物衍生膜使用的增加,生物衍生膜的力学性能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爆破压,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目前缺少一种测试生物衍生膜爆破压的简单有效的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包括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压力检测器、水泵和信号输出装置,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进口相连,压力检测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的进口相连,压力检测器还与信号输出装置通信相连。
[0005]所述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包括一个单向阀、一段软管、一段硬塑料管和两个喉箍,单向阀的进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出口相连,单向阀的出口与软管的一端固定相连并通过一个喉箍扎紧密封,一段硬塑料管用于在其管口用待测生物衍生膜材料包覆后嵌套在软管的另一端并用另一个喉箍扎紧密封。
[0006]所述硬塑料管的外径等于软管的内径。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1、试验装置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实验室易得材料,获得途径方便,从而容易使整个装置推广使用。
[0009]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组装简单,检测方法简易,压力数据直接通过压力检测器获得,所得的数值有效可信。
[0010]3、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操作简单,能准确有效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的爆破压。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包括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1、压力检测器2、水泵3和信号输出装置4,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进口相连,压力检测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的进口相连,压力检测器还与信号输出装置通信相连。
[0014]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I包括一个单向阀11、一段软管
12、一段硬塑料管13和两个喉箍14,单向阀的进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出口相连,单向阀的出口与软管的一端固定相连并通过一个喉箍扎紧密封,一段硬塑料管用于在其管口用待测生物衍生膜材料包覆后嵌套在软管的另一端并用另一个喉箍扎紧密封。其中,硬塑料管的外径等于软管的内径。
[00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可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在未装套待测膜时,将水泵3打开,使水泵工作,泵水入管,使整个软管12处于注满状态后停止水泵工作。接着将待测膜5包覆在硬塑料管13端口,嵌套在硅胶软管内,扎紧喉箍14,保证之前无漏水缝隙。再打开水泵3和压力检测器2,在信号输出装置4上观察所采集到的压力数据。当压力值逐渐上升,达到一点后出现骤降,同时大股水流从膜上流出,记录数据骤降时出现的峰值,即可作为测试膜的爆破压值。
【主权项】
1.一种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压力检测器、水泵和信号输出装置,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进口相连,压力检测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的进口相连,压力检测器还与信号输出装置通信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包括一个单向阀、一段软管、一段硬塑料管和两个喉箍,单向阀的进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出口相连,单向阀的出口与软管的一端固定相连并通过一个喉箍扎紧密封,一段硬塑料管用于在其管口用待测生物衍生膜材料包覆后嵌套在软管的另一端并用另一个喉箍扎紧密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塑料管的外径等于软管的内径。
【专利摘要】一种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爆破压的试验装置,包括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压力检测器、水泵和信号输出装置。生物衍生膜安装管头包括一个单向阀、一段软管、一段硬塑料管和两个喉箍,单向阀的进口通过管路与压力检测器的出口相连,单向阀的出口与软管的一端固定相连并通过一个喉箍扎紧密封,一段硬塑料管用于在其管口用待测生物衍生膜材料包覆后嵌套在软管的另一端并用另一个喉箍扎紧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操作简单,能准确有效的测试生物衍生膜材料的爆破压。
【IPC分类】G01N3/12
【公开号】CN204649539
【申请号】CN201520295684
【发明人】谷雪莲, 于凯, 胡方遒, 史小婵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