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电流检测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气检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静态电流检测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现在大多采用了 CAN总线,车辆在关闭电源以后的静态电流会逐渐降低,直至降到最小。就要求在测量静态电流时线路不能中途断路。
[0003]现用于检测的万用表电流档测量电流,毫安档最大仅能测量20mA,安培挡可以测量到20A,且毫安档与安培档不能实现在被测电流不间断下切换。钳流表测量电流是通过互感器实现的,电流越大测量就越准确,在毫安级上精确度较低,精确度较高的则价格昂贵。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现有技术提出一种静态电流表,包括有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分流器、精度为0.1A量程为50A直流电流表、精度为0.1mA量程为3A直流电流表、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组成,通过按钮开关切换不同精度的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这一静态电流表的不足之处是,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被测电路断开,将静态电流检测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静态电流表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在通过电源对两个电流表供电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而导致两只电流表的读数不为零的现象。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静态电流检测表,包括有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分流器、第一电流表、第二电流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导线;
[0008]将电流流进线束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的常开触点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常闭触点;
[0009]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进线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流表的电流流进触点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流表的电流流出触点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进线连接;
[0010]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分流器的进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的电流流进触点与所述分流器的进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的电流流出触点与所述分流器的出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
[0011]所述分流器的出线接线粧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出线同时连接电流流出线束;
[0012]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源开关的常开触点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常闭触点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的正极及所述第二电流表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流表的负极及所述第二电流表的负极同时连接所述电源负极。
[0013]所述电源为干电池。
[0014]所述第一电流表为精度为0.1A量程为50A的直流电流表。
[0015]所述第二电流表为精度为0.1mA量程为3A的直流电流表。
[0016]还包括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流表、所述第二电流表、所述电源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开关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固定于所述箱体的表面上;所述电源及所述分流器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申请通过对电流表、按钮开关、分流器及二极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改进,不仅能方便、快捷、准确测量电路中的静态电流大小,而且在通过电源对两个电流表供电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而导致两只电流表的读数不为零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态电流检测表原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态电流检测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I第一按钮开关,2分流器,3第一电流表,4第二按钮开关,5第一二极管,6第二电流表,7第二二极管,8电源,9电源开关,1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态电流检测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有箱体10、第一按钮开关1、第二按钮开关4、电源开关9、电源8、分流器2、第一电流表3、第二电流表6、第一二极管5、第二二极管7及导线。在本实施例中,电源8为9V干电池,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选用其它型号的直流电源。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器选用的是50A分流器。
[0026]所述第一电流表3、所述第二电流表6、所述电源开关9、所述第一按钮开关I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4固定于所述箱体10的表面上;所述电源8及所述分流器2固定于所述箱体10的内部。箱体的大小以可容纳9V干电池及50A分流器为宜。
[0027]在本申请中,第一二极管5和第二二极管7的作用是消除第一电流表和第二电流表在同时供电时(静态电流表未接入被测电路上)相互产生的干扰,使两个电流表的读数均为零。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电流表为精度为0.1A量程为50A的直流电流表。所述第二电流表为精度为0.1mA量程为3A的直流电流表。
[0028]将电流流进线束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按钮开关I的常开触点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4的常闭触点;此处即第一按钮开关和第二按钮开关为并联连接。
[0029]所述第二按钮开关4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5的进线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5的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流表6的电流流进触点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流表6的电流流出触点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二极管7的进线连接;
[0030]所述第一按钮开关I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分流器2的进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3的电流流进触点与所述分流器2的进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3的电流流出触点与所述分流器2的出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
[0031]所述分流器2的出线接线粧与所述第二二极管7的出线同时连接电流流出线束;
[0032]所述电源8的正极与所述电源开关9的常开触点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源开关9的常闭触点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3的正极及所述第二电流表6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流表3的负极及所述第二电流表6的负极同时连接所述电源8负极。
[0033]检测方法一:
[0034]断开被测电路(整车总电源线束),将静态电流检测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被测电路断开处电流流出端接入静态电流检测表电流流入端,静态电流检测表电流出端接入断开处电流流入端);按下电源开关按钮,接通电流表电源,观察50A直流电流表读数;
[0035]若50A直流电流表读数小于3A,此时按下第二按钮开关,在按下第一按钮开关,观察3A直流电流表读数(电流逐渐变小),3A直流电流表稳定的数值即为测得的整车静态电流。
[0036]检测方法二:
[0037]断开被测直流电路,将静态电流检测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被测电路断开处电流流出端接入静态电流检测表电流流入端,静态电流检测表电流出端接入断开处电流流入端);
[0038]按下电源开关按钮,接通电流表电源,观察50A直流电流表读数;
[0039]若50A直流电流表数值稳定且大于3A,此时50A直流电流表数值即为测得的电路电流值;
[0040]若50A直流电流表读数小于3A,此时按下第二按钮开关,在按下第一按钮开关,观察3A直流电流表读数,3A直流电流表稳定的数值即为测得的电路电流值。
[0041]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静态电流检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分流器、第一电流表、第二电流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导线; 将电流流进线束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的常开触点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常闭触点; 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进线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流表的电流流进触点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流表的电流流出触点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进线连接; 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分流器的进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的电流流进触点与所述分流器的进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的电流流出触点与所述分流器的出线接线粧通过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分流器的出线接线粧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出线同时连接电流流出线束; 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源开关的常开触点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常闭触点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表的正极及所述第二电流表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流表的负极及所述第二电流表的负极同时连接所述电源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电流检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干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电流检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表为精度为0.1A量程为50A的直流电流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电流检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表为精度为0.1mA量程为3A的直流电流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态电流检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流表、所述第二电流表、所述电源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开关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固定于所述箱体的表面上;所述电源及所述分流器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态电流检测表,包括有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分流器、第一电流表、第二电流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导线;还包括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流表、所述第二电流表、所述电源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开关及所述第二按钮开关固定于所述箱体的表面上;所述电源及所述分流器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本申请通过对电流表、按钮开关、分流器及二极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改进,不仅能方便、快捷、准确测量电路中的静态电流大小,而且在通过电源对两个电流表供电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而导致两只电流表的读数不为零的现象。
【IPC分类】G01R19/00
【公开号】CN204649824
【申请号】CN201520408331
【发明人】张飞贺, 郑升学, 徐幼光, 徐海洋, 彭涛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