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7861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样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对海洋、湖泊或河流等水体进行科学研究或污染治理调查中往往需要采集水下底泥。底泥采集迅速高效与否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水平甚至成败。目前存在的采泥器存在以下不足:为采集不同水深的底泥,多根接杆采用卡缝接口,接口松动且对接杆连接顺序要求严格,费时费力,影响效率。
[0003]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旧式抓斗式采泥器,还会经常遇到侧翻的状况,需要多次重复操作调节,影响工作效率,因此设计一种性能稳定高效的海水底泥采样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使用框架结构固定采泥管,使得采泥管能够平稳地深入海水底泥层进行采样,并且可通过调节采泥管伸出采泥器底架的长度来控制采泥量,使得海水底泥采样更加方便快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样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包括采泥器底架、支撑垫、配重铅块、支撑杆、承载平台、固定管、吊装环、紧定螺钉和采泥管,使用框架结构固定采泥管,使得采泥管能够平稳地深入海水底泥层进行采样,并且可通过调节采泥管伸出采泥器底架的长度来控制采泥量,使得海水底泥采样更加方便快捷。
[0006]采泥管上设有顶盖、拉环、通孔、单项活动门、挡块和尖端,顶盖设置在采泥管的上端,并且顶盖与采泥管螺纹连接。拉环固定设置在顶盖的顶端。通孔有多个,均布设置在顶盖上。单项活动门设置在采泥管的下端,并且位于尖端的上方,单项活动门与采泥管的右端活动连接。挡块设置在单项活动门和尖端之间,并且位于采泥管的左端。尖端设置在采泥管的底端。
[0007]支撑垫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的底端。配重铅块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的顶端。支撑杆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采泥器底架和承载平台之间。承载平台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正上方。固定管固定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中间,并且穿过采泥器底架。吊装环有三个,均布设置在承载平台的顶端,并且位于固定管的外部。紧定螺钉有三个,均布设置在固定管上,并且位于承载平台的上方。采泥管活动设置在固定管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所述的采泥器底架、支撑杆、承载平台、固定管、吊装环和采泥管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所述的支撑杆与采泥器底架和承载平台焊接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所述的承载平台和固定管为一体式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所述的固定管上设有对应紧定螺钉的螺纹孔。
[0012]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使用框架结构固定采泥管,使得采泥管能够平稳地深入海水底泥层进行采样,并且可通过调节采泥管伸出采泥器底架的长度来控制采泥量,使得海水底泥采样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的采泥管9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采泥器底架I ;支撑垫2 ;配重铅块3 ;支撑杆4 ;承载平台5 ;固定管6 ;吊装环7 ;紧定螺钉8 ;采泥管9 ;顶盖9-1 ;拉环9-2 ;通孔9-3 ;单项活动门9_4 ;挡块9_5 ;尖端9-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9]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样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包括采泥器底架1、支撑垫2、配重铅块3、支撑杆4、承载平台5、固定管
6、吊装环7、紧定螺钉8和采泥管9,使用框架结构固定采泥管,使得采泥管能够平稳地深入海水底泥层进行采样,并且可通过调节采泥管伸出采泥器底架的长度来控制采泥量,使得海水底泥采样更加方便快捷。
[0020]采泥管9上设有顶盖9-1、拉环9-2、通孔9_3、单项活动门9_4、挡块9_5和尖端9-6,顶盖9-1设置在采泥管9的上端,并且顶盖9-1与采泥管9螺纹连接,顶盖9_1起到防止漏泥及排水作用。拉环9-2固定设置在顶盖9-1的顶端,拉环9-2便于顶盖9-1的拧出。通孔9-3有多个,均布设置在顶盖9-1上,通孔9-3用于排水。单项活动门9-4设置在采泥管9的下端,并且位于尖端9-6的上方,单项活动门9-4与采泥管9的右端活动连接,单项活动门9-4便于底泥的采集。挡块9-5设置在单项活动门9-4和尖端9-6之间,并且位于采泥管9的左端。尖端9-6设置在采泥管9的底端,尖端9-6有利于采泥管9深入底泥层。
[0021]支撑垫2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I的底端,支撑垫2便于采泥器整体平稳落在底泥层上。配重铅块3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I的顶端。支撑杆4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采泥器底架I和承载平台5之间,支撑杆4起到支撑承载平台5的作用。承载平台5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正上方。固定管6固定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中间,并且闯过采泥器底架1,固定管6用于保证采泥管9的稳定性。吊装环7有三个,均布设置在承载平台5的顶端,并且位于固定管6的外部。紧定螺钉8有三个,均布设置在固定管6上,并且位于承载平台5的上方,紧定螺钉8用于调节采泥管9深入底泥层的长度,控制采泥量。采泥管9活动设置在固定管6的内部。
[0022]【具体实施方式】二:
[0023]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采泥器底架1、支撑杆4、承载平台5、固定管6、吊装环7和采泥管9的材料均为不锈钢,可以有效地防止海水的腐蚀。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三:
[0025]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撑杆4与采泥器底架I和承载平台5焊接连接,保证框架的稳定性。
[0026]【具体实施方式】四:
[0027]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承载平台5和固定管6为一体式结构。
[0028]【具体实施方式】五:
[0029]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固定管6上设有对应紧定螺钉8的螺纹孔。
[0030]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包括采泥器底架(1)、支撑垫(2)、配重铅块(3)、支撑杆(4)、承载平台(5)、固定管¢)、吊装环(7)、紧定螺钉(8)和采泥管(9),其特征在于:采泥管(9)上设有顶盖(9-1)、拉环(9-2)、通孔(9-3)、单项活动门(9-4)、挡块(9-5)和尖端(9-6),顶盖(9-1)设置在采泥管(9)的上端,并且顶盖(9-1)与采泥管(9)螺纹连接;拉环(9-2)固定设置在顶盖(9-1)的顶端;通孔(9-3)有多个,均布设置在顶盖(9-1)上;单项活动门(9-4)设置在采泥管(9)的下端,并且位于尖端(9-6)的上方,单项活动门(9-4)与采泥管(9)的右端活动连接;挡块(9-5)设置在单项活动门(9-4)和尖端(9-6)之间,并且位于采泥管(9)的左端;尖端(9-6)设置在采泥管(9)的底端; 支撑垫(2)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I)的底端;配重铅块(3)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I)的顶端;支撑杆(4)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采泥器底架(I)和承载平台(5)之间?’承载平台(5)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正上方;固定管¢)固定设置在采泥器底架(I)的中间,并且穿过采泥器底架(I);吊装环(7)有三个,均布设置在承载平台(5)的顶端,并且位于固定管¢)的外部;紧定螺钉(8)有三个,均布设置在固定管(6)上,并且位于承载平台(5)的上方;采泥管(9)活动设置在固定管(6)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泥器底架(I)、支撑杆(4)、承载平台(5)、固定管¢)、吊装环(7)和采泥管(9)的材料均为不锈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4)与采泥器底架(I)和承载平台(5)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平台(5)和固定管(6)为一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管(6)上设有对应紧定螺钉(8)的螺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样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水底泥采样器,使用框架结构固定采泥管,使得采泥管能够平稳地深入海水底泥层进行采样,并且可通过调节采泥管伸出采泥器底架的长度来控制采泥量,使得海水底泥采样更加方便快捷。配重铅块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四个角上,并且位于采泥器底架的顶端,支撑杆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采泥器底架和承载平台之间,承载平台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正上方,固定管固定设置在采泥器底架的中间,并且闯过采泥器底架,吊装环有三个,均布设置在承载平台的顶端,并且位于固定管的外部,紧定螺钉有三个,均布设置在固定管上,并且位于承载平台的上方,采泥管活动设置在固定管的内部。
【IPC分类】G01N1/08
【公开号】CN204731052
【申请号】CN201520504181
【发明人】李洪涛, 于国庆
【申请人】李洪涛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