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552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电池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电池检测装置一般由若干探针、与探针信号连接的PLC、与PLC信号连接的仪表及显示屏组成,现有的电池检测装置使用过程中,由PLC控制每个探针对电池料盒内的一个电池检测,然后采集该电池数据至仪表中进行分析,以此依次对电池料盒内的每个电池进行检测,最后通过PLC将所有的检测数据告知显示器以存储并显示。但此种信号连接的方式和检测方法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的电池检测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检测系统,对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进行性能检测,包括
[0005]正极探针组模块,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的正极探针和与若干正极探针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
[0006]负极探针组模块,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的负极探针和与若干负极探针电性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
[0007]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8]仪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9]计算机,与所述控制器和仪表信号连接;
[0010]其中,所述控制器制定通断程序至第一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和计算机,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根据通断程序控制电池料盒内的所有正极探针、电池、负极探针依次形成导通回路,并依次采集电池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仪表和控制器,所述仪表依次接收该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形成电池料盒内所有电池的分析数据包,仪表将分析数据包发送至计算机。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检测系统还包括装载所述正极探针组模块的正极模块盒和装载所述负极探针组模块的负极模块盒,所述正极模块盒和负极模块盒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料盒的上下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料盒具有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形成供所述正极探针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正极开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负极探针与电池负极连接的负极通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
[0014]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检测系统通过设置可发出通断程序的控制器,由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根据通断程序控制电池料盒内的所有正极探针、电池、负极探针依次形成导通回路,并依次采集电池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仪表和控制器,再由仪表依次接收该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形成电池料盒内所有电池的分析数据包,并发送至计算机,从而实现分步式传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检测系统与电池料盒的结构简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料盒的结构示意图,安有电池;
[0018]图3是图1所示的电池料盒的结构示意图,未装电池;
[0019]图4是实施例中电池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检测系统对电池料盒10内的若干电池20进行性能检测,其包括:
[0022]正极探针组模块I,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10内的若干电池20的正极电性连接的正极探针11和与若干正极探针11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12;
[0023]负极探针组模块2,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10内的若干电池20的负极电性连接的负极探针21和与若干负极探针21电性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22;
[0024]控制器3,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312和第二微控制器322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0025]仪表4,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312和第二微控制器322信号连接;
[0026]计算机5,与所述控制器3和仪表4信号连接;
[0027]其中,所述控制器3制定通断程序至第一微控制器312、第二微控制器322和计算机5,所述第一微控制器312和第二微控制器322根据通断程序控制电池料盒10内的所有正极探针11、电池20、负极探针21依次形成导通回路,并依次采集电池20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仪表4和控制器3,所述仪表4依次接收该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形成电池料盒10内所有电池20的分析数据包,仪表4将分析数据包发送至计算机5。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20检测系统还包括装载所述正极探针11组模块I的正极模块盒(未图示)和装载所述负极探针21组模块2的负极模块盒(未图示),所述正极模块盒和负极模块盒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料盒10的上下两侧。所述电池料盒10具有底板101和自所述底板101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102,所述侧壁102形成供所述正极探针11与电池20正极连接的正极开口 103,所述底板101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负极探针21与电池20负极连接的负极通孔104。
[0029]请参见图4,并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20检测方法用于上述电池20检测系统,其中,所述电池20检测系统包括正极探针组模块1、负极探针组模块2、控制器3、仪表4和计算机5,所述正极探针组模块I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10内的若干电池20的正极电性连接的负极探针21和与若干正极探针21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12,所述负极探针组模块2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10内的若干电池20的负极电性连接的负极探针21和与若干负极探针21电性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22,所述电池20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0030]S1:控制器3制定通断程序,并将该通断程序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12、第二微控制器22和计算机5;
[0031]S2:第一微控制器12和第二微控制器22根据通断程序控制使电池料盒10内的所有正极探针11、电池20、负极探针21依次形成导通回路,并依次采集电池20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仪表4和控制器3;
[0032]S3:仪表4依次接收该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形成电池料盒10内所有电池20的分析数据包;
[0033]S4:仪表4将分析数据包发送至计算机5,所述计算机5存储分析数据包和通断程序,所述计算机5分析数据包和通断程序以形成分析结果并显示该分析结果。
[0034]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2中,控制器3接收原始数据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发送至计算机5存储。
[0035]综上所述,上述电池20检测系统通过设置可发出通断程序的控制器3,由第一微控制器12和第二微控制器22根据通断程序控制电池料盒10内的所有正极探针11、电池20、负极探针21依次形成导通回路,并依次采集电池20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仪表4和控制器3,再由仪表4依次接收该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形成电池料盒10内所有电池20的分析数据包,并发送至计算机5,从而实现分步式传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而通过利用该电池20检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池检测系统,对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进行性能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探针组模块,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的正极探针和与若干正极探针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 负极探针组模块,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的负极探针和与若干负极探针电性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信号连接; 仪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信号连接; 计算机,与所述控制器和仪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制定通断程序至第一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和计算机,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根据通断程序控制电池料盒内的所有正极探针、电池、负极探针依次形成导通回路,并依次采集电池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仪表和控制器,所述仪表依次接收该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形成电池料盒内所有电池的分析数据包,仪表将分析数据包发送至计算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系统还包括装载所述正极探针组模块的正极模块盒和装载所述负极探针组模块的负极模块盒,所述正极模块盒和负极模块盒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料盒的上下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料盒具有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形成供所述正极探针与电池正极连接的正极开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负极探针与电池负极连接的负极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检测系统,该电池检测系统,对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进行性能检测,包括正极探针组模块,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的正极探针和与若干正极探针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负极探针组模块,包括若干分别与所述电池料盒内的若干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的负极探针和与若干负极探针电性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信号连接;仪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信号连接;计算机,与所述控制器和仪表信号连接。
【IPC分类】G01R31/36
【公开号】CN205246836
【申请号】CN201521098798
【发明人】周跃进, 夏建春
【申请人】苏州大源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