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针电子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677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指针电子钟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指针电子钟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具备秒针、分针、时针等的模拟式钟表等具备多个指针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广泛普及。对于这种多指针电子钟表,为了实现钟表整体的薄型化,已知如日本特开 2007-121075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将用于驱动多个指针的多组轮组在平面内配置的技术。但是,尤其是对于手表等小型电子钟表,希望其能够在尽量简洁的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因此,为了同时解决多指针化、复杂化和钟表整体小型化的课题,要求在钟表整体更加小型化和薄型化上下功夫。关于这一点,对于多指针电子钟表,用于驱动指针的齿轮占据了最多的空间,如果能够高效地安装齿轮,就能够期待实现钟表整体更加小型化和薄型化。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钟表整体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多指针电子钟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具备由驱动马达驱动转动的指针; 具备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传递至所述指针的多个齿轮而成的轮组机构;以及支撑所述多个齿轮的支撑基板,所述多个齿轮具备第1齿轮,该第1齿轮具备分别设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侧和背面侧的一对齿轮部;第2齿轮,该第2齿轮与所述一对齿轮部中设在所述支撑基板背面侧的齿轮部啮合来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向所述第1齿轮传递;以及第 3齿轮,该第3齿轮与所述一对齿轮部中设在所述支撑基板表面侧的齿轮部啮合来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向所述指针传递。根据本发明,通过具备分别设置在支撑基板的表面侧和背面侧的一对齿轮部的第 1齿轮的动作,能够将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从设在支撑基板的背面侧的第2齿轮向设在表面侧的第3齿轮传递,并且从该第3齿轮向指针传递。由此,能够将多个齿轮高效地组装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实现多指针电子钟表整体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指针式钟表的秒针轮组机构以及分针轮组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指针式钟表的时针轮组机构以及功能针轮组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3是对图1所示指针式钟表的钟表机芯从背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4是对图1所示指针式钟表的钟表机芯从表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指针式钟表中设置的第2介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1介轮、第2介轮、指针位置检测轮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7是从图6中箭头VII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8A是指针位置检测轮的俯视图、图8B是指针位置检测轮的侧剖视图。图9A是第2介轮的俯视图、图9B是第2介轮的侧剖视图。图IOA是第1介轮的俯视图、图IOB是第1介轮的侧剖视图。图11是图1中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图2中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从发光元件一侧观察的第2时针位置检测结构的检测位置的放大图。图14是图13中箭头XIV-XIV方向的剖视图。图1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钟表机芯从背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16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钟表机芯从表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指针式钟表的秒针轮组机构以及分针轮组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指针式钟表的时针轮组机构以及功能针轮组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9是对图17所示指针式钟表的钟表机芯从背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20是对图17所示指针式钟表的钟表机芯从表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是对本发明涉及的多指针电子钟表为具备秒针、分针、时针以及功能针的多个指针并通过电驱动使这些指针转动来进行时刻等的显示的模拟式钟表 (以下称作“指针式钟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能够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首先,参照图1至图14,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多指针电子钟表的指针式钟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指针式钟表在各不相同的部分进行剖切得到的指针式钟表的侧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指针式钟表100具备钟表机芯1和壳体2,钟表机芯1具备多个指针以及用于移动该指针的机构,壳体2收纳例如由树脂等形成的钟表机芯1。在该壳体2的表面侧(目视侧图1及图2中上侧)配置有形成为大致圆形的薄板形状的字码盘21。另外,在字码盘21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配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2。在字码盘21、太阳能电池板22的大致中央部分别设有贯通孔21a、22a,支撑钟表机芯1的指针(也就是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的轴部件(也就是秒针轴115、 分针轴126、时针筒状部138、功能针筒状部148)穿过这些贯通孔21a、22a,从壳体2的内部向外部(图1及图2中上侧)突出。另外,在壳体2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嵌入有用于对收纳在该壳体2内的钟表机芯1等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5。
在壳体2的内部,并且在按压部件25的上侧(图1及图2中上侧),设置有电路基板26。电路基板26上安装有未作图示的各种电子部件。在壳体2的内部,并且在钟表机芯1的上侧(图1及图2中上侧),设置有具有耐磁功能的耐磁板23,用于阻止侵入后述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参照图3)的来自外部的磁场。如图3中虚线所示,耐磁板23配置成覆盖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并且,耐磁板23只要是将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大致覆盖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子中的形状。耐磁板23由例如性质接近纯铁的铁或透磁合金等相对磁导率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形成耐磁板23的材料不限于此,只要是相对磁导率高的材料(例如相对磁导率为300 以上程度)就能够适用。这样,通过配置由相对磁导率高的材料形成的耐磁板23,能够将从外部侵入的磁场归拢至耐磁板23,防止对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产生影响。另外,在耐磁板23与太阳能电池板22之间,配置有日期轮压板24。图3是对钟表机芯1从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4是对钟表机芯1从目视侧(设置字码盘的一侧,图1及图2中上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钟表机芯1具备支撑多个齿轮的支撑基板,即齿轮支撑基板 10。齿轮支撑基板10将指针式钟表100内部分隔成第1空间Rl和第2空间R2,例如, 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为第1空间R1,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图1及图2中上侧)为第2空间R2。齿轮支撑基板10由例如树脂等形成,但是形成齿轮支撑基板10的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另外,在钟表机芯1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设置有轮组支承基板15,将多个齿轮夹在与齿轮支撑基板10之间并支撑。并且,图3中表示的是将该轮组支承基板15 拆除的状态。在此,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钟表机芯1上设置的轮组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钟表机芯1具备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这四个指针。另外,如图4所示,具备驱动秒针11的第1马达111、驱动分针12的第2马达121、 驱动时针13的第3马达131、驱动功能针14的第4马达141这四个驱动马达,通过这些第 1 第4马达111、121、131、141分别独立驱动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并且,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例如为具有两极定子和两极转子的步进马达。另外,钟表机芯1上设有将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的转动运动分别传递至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的轮组机构。将第1马达111的转动运动传递至秒针11的秒针轮组机构由与设在第1马达111 上的转子112的齿轮部112a啮合并传递其转动的第5轮113、与第5轮113的齿轮部113a啮合并转动的第4轮114构成。 该第4轮114安装在作为支撑秒针11的轴部件的秒针轴115上,通过第4轮114 以该秒针轴115为中心转动,秒针11被驱动转动。同样,将第2马达121的转动运动传递至分针12的分针轮组机构由与设在第2马达121上的转子122的齿轮部122a啮合并传递其转动的介轮(intermediate wheel) 123、 与介轮123的齿轮部123a啮合并转动的第3轮124、与第3轮124的齿轮部124a啮合并转动的第2轮125构成。该第2轮125安装在作为支撑分针12的轴部件的分针轴126上,通过第2轮125 以该分针轴126为中心转动,分针12被驱动转动。另外,将第3马达131的转动运动传递至时针13的时针轮组机构包括与设在第 3马达131上的转子132的齿轮部132a啮合并传递其转动、构成第2齿轮的第1介轮133 ; 与该第1介轮133的齿轮部133a啮合并转动、构成第1齿轮的第2介轮134 ;与该第2介轮134的齿轮部134a啮合并转动、构成第3齿轮的第3介轮135 ;与第3介轮135的齿轮部135a啮合并转动的第4介轮136 ;以及与第4介轮136啮合并转动的时针用筒轮137。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第2介轮134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对该第2介轮134 及与其连接的齿轮从背面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另外,图7是从图6中箭头VII方向观察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第2介轮134为在其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作为齿轮部的小齿轮(Pinion gear)的第1齿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和背面,各小齿轮分别与不同齿轮啮合,对它们同时进行驱动。具体地讲,如图6及图7所示,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 也就是位于指针式钟表100的第1空间Rl内的部分上设有第1小齿轮134a。另外,如图7 所示,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图1及图2中上侧),也就是位于指针式钟表100的第 2空间R2内的部分上设有第2小齿轮134b。本实施方式中,在指针式钟表100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的空间、即第1 空间Rl内,第2介轮134与作为第2齿轮的第1介轮133啮合,第3马达131的转动运动通过该第1介轮133向该第2介轮134传递。另外,在指针式钟表100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的空间、即第2空间R2内, 第2介轮134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设置的第2小齿轮134b与第3齿轮、即第3 介轮135啮合,驱动其转动。这样,通过构成为第3介轮135与设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的第2小齿轮 134b啮合,从而钟表轮组机构在到达第2介轮134之前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 (也就是第1空间Rl内),从第3介轮135起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也就是第 2空间R2内),这样,钟表轮组机构的配置在其途中从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转移向表面侧。另外,在第2介轮134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设置的第1小齿轮134a与构成后述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的指针位置检测轮139啮合,通过第2介轮134的转动同时使指针位置检测轮139转动移动。并且,设在第2介轮134的表面和背面的第1小齿轮134a以及第2小齿轮134b的大小、齿数等没有特别限定,能 够根据用途来设置各种小齿轮。在时针用筒轮137的中心竖立设置有构成为中空管状的作为轴部件的筒状部 138,筒状部138的前端部安装有时针13。在筒状部138的内部插入有分针轴126,在分针轴126中插入有秒针轴115。同样,将第4马达141的转动运动传递至功能针14的功能针轮组机构由与设在第 4马达141上的转子142啮合并传递其转动的第1介轮143、与第1介轮143的齿轮部143a 啮合并转动的第2介轮144、与第2介轮144的齿轮部144a啮合并转动的第3介轮145、与第3介轮145啮合并转动的第4介轮146、与第4介轮146啮合并转动的功能针用筒轮147 构成。与第2介轮134相同,第2介轮144在其表面和背面设有第1小齿轮144a、第2小齿轮144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指针式钟表100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的空间、即第1 空间Rl内,第2介轮144与作为第2齿轮的第1介轮143啮合,第3马达141的转动运动通过该第1介轮143向该第2介轮144传递。另外,在指针式钟表100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的空间、即第2空间R2内, 第2介轮144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设置的第2小齿轮144b与第3齿轮、即第3 介轮145啮合,驱动其转动。这样,通过构成为第3介轮145与设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的第2小齿轮 144b啮合,钟表轮组机构在到达第2介轮144之前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也就是第1空间Rl内),从第3介轮145起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也就是第2空间 R2内),这样,钟表轮组机构的配置在其途中从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转移向表面侧。另外,在第2介轮144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图1及图2中下侧)设置的第1小齿轮144a与构成后述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5的指针位置检测轮149啮合,通过第2介轮144的转动同时使指针位置检测轮149转动移动。并且,与时针轮组机构的情况相同,设在第2介轮144的表面和背面的第1小齿轮 144a以及第2小齿轮144b的大小、齿数等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用途来设置各种小齿轮。在功能针用筒轮147的中心竖立设置有构成为中空管状的筒状部148,在筒状部 148的前端部安装有功能针14。在筒状部148的内部插入有时针用筒轮137的筒状部138,安装有功能针的筒状部 148、安装有时针13的时针用筒轮137的筒状部138、以及插入在该筒状部138内部的分针轴126、秒针轴115能够以同一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筒状部148的功能针用筒轮147由耐磁板23支撑,耐磁板 23作为支撑钟表机芯1上所设的多个齿轮的轴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轴部件的轴部件支撑基板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轮组机构中秒针轮组机构以及分针轮组机构位于比齿轮支撑基板10靠下侧的第1空间Rl内,构成时针轮组机构的齿轮中、包含最接近时针13的齿轮即时针用筒轮138的第3介轮135以后的齿轮,以及构成功能针轮组机构的齿轮中、包含最接近功能针14的齿轮即功能针用筒轮148的第3介轮145以后的齿轮位于比齿轮支撑基板10靠上侧的第2空间R2内。因此,能够防止齿轮在钟表机芯1的中央部附近(也就是功能针用筒轮148等轴部件的附近)集中在齿轮支撑基板10上侧或下侧而发生重合,有效地分散配置齿轮。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2介轮134附近设有通过光学手法检测指针式钟表100的指针位置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具备发出光的发光元件 31和接收来自该发光元件31的光的受光元件32。发光元件31由例如LED(发光二极管) 构成,受光元件32由光敏晶体三极管构成。并且,发光元件31及受光元件32的结构不限定于此另外,如图2所示,在功能针轮组机构一侧同样设有具备发光元件36和受光元件 37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5。在此,参照图6至图10对具备指针位置检测轮138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 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且,由于设在时针轮组机构一侧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与设在功能针轮组结构一侧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5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图6至图10中以设在时针轮组机构一侧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为例进行说明,关于设在功能针轮组结构一侧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5,省略对其说明。发光元件31设在例如耐磁板23的下侧面中俯视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指针位置检测轮139重合的部位。而受光元件32设在电路基板26上俯视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指针位置检测轮139重合的部位。该受光元件32隔着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指针位置检测轮139 与上述发光元件31相对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后述的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 —起,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也进行指针位置检测,由此能够提高指针位置检测的精度。图8A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指针位置检测轮139的俯视图,图8B为指针位置检测轮 139的侧剖视图。如图8A及8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指针位置检测轮139上设有用于检测指针位置的第1透光孔部139a和第2透光孔部139b,该第1透光孔部139a和第2透光孔部 139b设在与连接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的光轴上的光检测位置对应的在转动轨迹上基本对称的位置上。另外,图9A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介轮134的俯视图,图9B为第2介轮134的侧剖视图。如图9A及9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介轮134上设有一个用于检测指针位置的检测用孔部、即第3透光孔部134c。另外,图IOA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介轮133的俯视图,图IOB为第1介轮133的侧剖视图。如图IOA及IO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介轮133上设有一个用于检测指针位置的检测用孔部、即第4透光孔部133b。如图6及图7所示,在使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指针位置检测轮139转动至某一预定位置时,指针位置检测轮139的第1透光孔部139a或第2透光孔部139b、第2介轮134的第3透光孔部134c、第1介轮133的第4透光孔部133b重合。这些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指针位置检测轮139,在例如通过用户操作未作图示的操作按钮等输入指针位置检测指示时,自动转动移动至各透光孔部133b、134c、139a 或139b重合的位置。于是,移动至这些透光孔部133b、134c、139a或139b重合的位置时,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的发光元件31发出光,通过受光元件32接受该光来进行指针位置的检测。并且,进行指针位置检测的时机不限于此,例如在预先设定了进行指针位置检测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在到达该设定时间时自动转动移动至各透光孔部13 、134c、139a或 139b重合的位置来进行指针位置的检测。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指针式钟表100在作为轴部件的功能针用筒轮147、时针用筒轮137附近具备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图11为将图1中第2 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部分进行扩大后的附图,图12为将图2中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 部分进行放大后的附图。如图11及图12所示,与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35相同,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通过光学手法检测指针式钟表100的指针位置,具备发光元件41和受光元件42。与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的发光元件31相同,发光元件41由LED (发光二极管)构成,受光元件42与受光元件32 —样由光敏晶体三极管构成。 受光元件42设在与发光元件41相对的位置上,在连接发光元件41与受光元件42 的光轴上设定有检测位置P。在第5轮113、第4轮114、第2轮125、时针用筒轮137以及功能针用筒轮147上分别设有透光孔部113a、lHa、125a、137a以及147a,当第5轮113、第4轮114、第2轮125、 时针用筒轮137以及功能针用筒轮147转动至预定位置,透光孔部113a、lHa、125a、137a 以及147a大致与检测位置P重合时,发光元件41及受光元件42在检测位置P上由发光元件41发出光,并通过受光元件42接受该光,从而进行指针位置的检测。如图13及图14所示,设在第5轮113、第4轮114、第2轮125、时针用筒轮137以及功能针用筒轮147上的各透光孔部113a、114a、12fe、137a以及147a由于齿轮制造精度等原因多少具有偏差,因此透光孔部113a、114a、12^1、137a以及147a形成的较大,即使多少存在位置偏差,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也能到达受光元件42。由此,只要是落入允许限度范围内的些许偏差,受光元件42就能接受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能够检测指针位置。另外,如图14所示,介于发光元件41与受光元件42之间的日期轮压板M、耐磁板23、轮组支承基板15在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Ma、23a、15a,不会遮挡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在也可作为支承功能针用筒轮147的支撑基板发挥作用的耐磁板23上的贯通孔23a可作为会聚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的会聚孔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例如设在第5轮113、第4轮114、第2轮125、时针用筒轮137以及功能针用筒轮147上的透光孔部113a、1 Ha、125a、137a以及147a的直径为0. 3mm 0. 4mm时, 设在耐磁板23上的贯通孔23a的直径为0. Imm 0. 2mm左右。在使用发光元件41和受光元件42通过光学手法进行指针位置检测时,会发生下述状况由于齿轮具有的间隙的影响,即使在不允许受光元件42接受发光元件41的光的状态下,也对光进行了检测。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耐磁板23上设置直径小于设在第5轮113、 第4轮114、第2轮125、时针用筒轮137以及功能针用筒轮147上的透光孔部113a、114a、 125aU37a以及147a的直径的贯通孔23a,能够会聚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无需设置其他部件,就能够提高受光元件42的受光精度。接下来,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马达(第1马达111、第2马达121、第3码达131、第4马达141)通过各轮组机构独立驱动。具体地讲,第1马达111转动时,其转动运动从第1马达111的转子112的齿轮部 112a向第5轮113传递,并从第5轮113向第4轮114传递。由此,第4轮114以秒针轴 115为中心转动,秒针11在字码盘21上被驱动转动。同样,第2马达121转动时,其转动运动从第2马达121的转子122的齿轮部12 向介轮123传递,并从介轮123向第3轮124传递,进一步从第3轮124向第2轮125传递。 由此,第2轮125以分针轴1 为中心转动,分针12在字码盘21上被驱动转动。另外,第3马达131转动时,其转动运动从设在第3马达131的转子132的齿轮部 132a向第1介轮133传递,并从第1介轮133向第2介轮134传递,从第2介轮134向第3 介轮135传递,从第3介轮135向第4介轮136传递,从第4介轮136向时针用筒轮137传递。由此,时针用筒轮137以筒状部138为中心转动,时针13在字码盘21上被驱动转动。此时,第1介轮133在齿轮支撑基板10背面侧的第1空间Rl内与第2介轮134 啮合,将转动运动向第2介轮134传递,第3介轮135在齿轮支撑基板10表面侧的第2空间R2内与第2小齿轮134b啮合,从第2介轮134接受转动运动的传递。由此,时针轮组机构以第2介轮134为边界,从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移动。另外,指针位置检测轮139与第2介轮134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背面侧设置的第 1小齿轮13 啮合并随着第2介轮134的转动同时转动。当用户指示检测指针位置时或者到达作为应该进行指针位置检测时间设定的时间时,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指针位置检测轮139转动移动至预定位置,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的发光元件31发出光,受光元件32检测该光,由此进行时针13的指针位置检测。同样,第4马达141转动时,其转动运动从设在第4马达141的转子142的齿轮部 142a向第1介轮143传递,并从第1介轮143向第2介轮144传递,从第2介轮144向第3 介轮145传递,从第3介轮145向第4介轮146传递,从第4介轮146向功能针用筒轮147 传递。由此,功能针用筒轮147以筒状部148为中心转动,功能针14在字码盘21上被驱动转动。此时,第1介轮143在齿轮支撑基板10背面侧的第1空间Rl内与第2介轮144 啮合,将转动运动向第2介轮144传递,第3介轮145在齿轮支撑基板10表面侧的第2空间R2内与第2小齿轮啮合,从而从第2介轮144接受转动运动的传递。由此,功能针轮组机构以第2介轮144为边界,从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移动。另外,指针位置检测轮149与第2介轮144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背面侧设置的第 1小齿轮啮合并随着第2介轮144的转动同时转动。当用户指示检测指针位置时或者到达作为应该进行指针位置检测时间设定的时间时,第1介轮143、第2介轮144、指针位置检测轮149转动移动至预定位置,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5的发光元件36发出光,受光元件37 检测该光,由此进行功能针14的指针位置检测。另外,指针式钟表I00通过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进行秒针11、分针12的指针位置检测和修正。具体地讲,秒针11、分针12的指针位置检测如下进行第5轮113、第4轮114、第 2轮125、时针用筒轮137以及功能针用筒轮147移动至各透光孔部113a、lHa、125a、137a 以及147a与预定检测位置P重合的位置时,发光元件41发出光,受光元件42检测该光。此时,通过设在支撑功能针用筒轮147的耐磁板23上的贯通孔23a会聚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从周围遮挡漫射光(回込tr光),从而受光元件42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光。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介轮134、144的表里两侧设置位于齿轮支撑基板10背面侧的第1小齿轮134a、14 和位于齿轮支撑基板10表面侧的第2小齿轮134b、 144b,通过位于齿轮支撑基板10背面侧的第1小齿轮134a、14 接受用于使时针转动的第 3驱动马达131以及用于使功能针14转动的第4驱动马达141的转动运动之后,将该转动运动向与位于齿轮支撑基板10表面侧的第2小齿轮134b、144b啮合的第4介轮135、145 传递。由此,能够使向各时针13传递第3驱动马达131的转动运动的时针轮组机构以及向功能针14传递第4驱动马达141的转动运动的功能针轮组机构在中途从齿轮支撑基板 10背面侧向表面侧移动。由此,能够将齿轮高效地组装在指针式钟表100内部,能够实现指针式钟表100整体的小型化和薄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三组指针位置检测机构,因此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指针位置检测以及指针位置修正。也就是说,尤其是在像本实施方式中所示例子那样,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这四个指针分别由不同的驱动马达(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独立驱动的情况下,由于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以细步(step)运针,如果像以往那样只具备一个由一组发光元件(LED)和受光元件(光敏晶体三极管)构成的指针位置检测机构,就难以高精度地完全修正所有的指针。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秒针11以及分针12这两个指针同以往那样在钟表机芯1的中央附近通过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的发光元件(LED)和受光元件42(光敏晶体三极管)来进行指针位置检测,关于时针13以及功能针14,在该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之外设置分别包括发光元件31、36 (LED)和受光元件32、37 (光敏晶体三极管)的第 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35,通过共计三组的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35、40来检测指针位置。 由此,能够准确地检测指针位置,实现指针位置的完全修正。另外,在如前所述具有使轮组机构在中途从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移动功能的第2介轮134上设置用于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35的检测的透光孔部,用于指针位置的检测。因此,即便是在具备三组指针位置检测机构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另外设置具备透光孔部的部件,能够节约空间地进行高精度的指针位置检测。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采用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这些多个指针分别由不同驱动马达(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在同轴上独立驱动的四指针同轴独立驱动结构,因此即便是在设置有多个指针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各指针分别进行高精度控制, 能够应对使多指针电子钟表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具备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35和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并由该双方进行指针位置检测的情况,也可以不必设置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30、35,而仅由第2指针位置检测机构40进行指针位置的检测。该情况下,可以如图15 所示做成不设置指针位置检测轮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在字码盘21 —侧设置一个将四个驱动马达(第 1马达111、第2马达121、第3马达131、第4马达141)全部覆盖形状的耐磁板23,但是耐磁板23的形状、配置位置和数目等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将耐磁板不仅仅配置在字码盘21 —侧(图1等中上侧),还可配置在电路基板沈一侧(图1等中下侧)。另外,只要是钟表的外壳等由遮挡来自外部的磁场侵入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等,就可以如图16所示做成不特别设置耐磁板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的是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这四个指针分别由不同的驱动马达(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独立驱动的四指针独立驱动的例子,但是被独立驱动的指针的数目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做成另外具备多个功能针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钟表机芯1的中央部附近,为了不使齿轮集中在齿轮支撑基板10 的上侧或者下侧,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将轮组机构的大致一半的、至少是指针附近的齿轮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上侧,将剩余的大致一半的、至少是指针附近的齿轮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下侧。另外,在指针数目增加的情况下,优选指针位置检测机构的数目也增加,从而保持各指针的指针位置检测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的是对所有的指针进行独立驱动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多个指针中的一部分由同一驱动马达驱动的结构。并且,如图17至图20所示,即使在秒针11、分针12、时针13这三个指针分别由不同的驱动马达(第1 第3马达111、121、131)独立驱动的三指针独立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并且,图19、图20中省略了耐磁板23。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2所示构成为,在驱动时针13的时针轮组机构的第2介轮 134的表里两侧设置第1小齿轮134a、第2小齿轮134b,将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接受的第3马达131的转动运动向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的第3介轮135传递,以第2介轮134为边界,使时针轮组机构从齿轮支撑基板10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移动。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图1、2等中的多指针电子钟表) 的特征在于,具备由驱动马达(图1、2等中的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驱动转动的指针(图1、2等中的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具备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传递至所述指针的多个齿轮(图1、2等中的第1介轮133、第2介轮134、第3介轮 135)的轮组机构;以及支撑所述多个齿轮的支撑基板(图2等中的齿轮支撑基板10),所述多个齿轮具备第1齿轮(图2等中的第2介轮134),其具备分别设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侧和背面侧的一对齿轮部(图2等中的第1小齿轮134a、第2小齿轮134b);第2齿轮(第 1介轮13 ,其与所述一对齿轮部中设在所述支撑基板背面侧的齿轮部13 啮合来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向所述第1齿轮(第2介轮134)传递;以及第3齿轮(图2等中的第 3介轮13 ,其与所述一对齿轮部中设在所述支撑基板表面侧的齿轮部134b啮合来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向所述指针11、12、13、14传递。另外,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图1、2等中的多指针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发出光的发光元件(图2等中的发光元件31);接受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元件(图2等中的受光元件32);以及指针位置检测齿轮(图2等中的指针位置检测轮139、149),其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受光元件之间,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齿轮(图 2等中的第2介轮134)的所述齿轮部(图2等中的第1小齿轮134a、第2小齿轮134b)啮合从而转动移动,而且在连接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受光元件的光轴上的光检测位置对应的转动轨迹上设有透光孔部(图6的透光孔部139a、139b),所述第1齿轮(图2等中的第2 介轮134)及所述第2齿轮(图2等中的第1介轮13 在能够与所述透光孔部重合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检测用孔部(图6的透光孔部133a、134c)。并且,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图1、2等中的多指针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指针(图1、2等中的秒针11、分针12、时针13、功能针14)包括时针、分针、秒针、功能针中的至少两个指针,所述至少两个指针(图1、2等中的秒针11、分针12、时针13、 功能针14)由所述驱动马达(图1、2等中的第1 第4马达111、121、131、141)独立驱动。并且,在图18、图19中虽然未作图示,但也可以设置在与第1小齿轮13 啮合的位置上设置指针位置检测轮来检测时针的指针位置的第1指针位置检测机构。另外,构成各轮组机构的齿轮的配置和数量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配置和数量。例如,构成时针轮组机构的介轮的数目不限定于四个,还可以更多,也可以由三个以下的齿轮来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在构成时针轮组机构以及功能针轮组机构的第2 介轮134、144的表里两侧设置小齿轮并使该第2介轮134、144作为第1齿轮发挥作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在第2介轮134、144之外的齿轮的表里两侧设置小齿轮,并使其作为第1齿轮发挥作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耐磁板23兼作支承功能针用筒轮147的支撑基板的结构,但也可兼作支撑时针用筒轮137等其他齿轮的支撑基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多指针电子钟表为具备多个指针的指针式钟表的情况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只要是具备多个指针并通过齿轮向指针传递动力从而使指针运动的电子钟表,一般均可适用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指针式钟表。例如各种计量器具用的多指针电子设备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指针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具备由驱动马达(111、121、131、141)驱动转动的指针(11、12、13、14); 具备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传递至所述指针的多个齿轮(133、134、135)而成的轮组机构;以及支撑所述多个齿轮的支撑基板(10), 所述多个齿轮具备第1齿轮(134),该第1齿轮(134)具备分别设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侧和背面侧的一对齿轮部(134a、134b);第2齿轮(133),该第2齿轮(133)与所述一对齿轮部中设在所述支撑基板背面侧的齿轮部(134a)啮合来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向所述第1齿轮(134)传递;以及第3齿轮(135),该第3齿轮(135)与所述一对齿轮部中设在所述支撑基板表面侧的齿轮部(134b)啮合来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运动向所述指针(11、12、13、14)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发出光的发光元件(31);接受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元件(32);以及指针位置检测齿轮(139、149),该指针位置检测齿轮(139、149)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受光元件之间,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齿轮(134)的所述齿轮部(134a、134b)啮合而转动移动,而且在与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元件的光轴上的光检测位置对应的转动轨迹上设有透光孔部(139a、139b),所述第1齿轮(134)及所述第2齿轮(133)在能够与所述透光孔部重合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检测用孔部(133a、134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指针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针(11、12、13、14)包括时针、分针、秒针、功能针中的至少两个指针, 所述至少两个指针(11、12、13、14)由所述驱动马达(111、121、131、141)独立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实现钟表整体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多指针电子钟表。该多指针电子钟表具备第2介轮(134)、第1介轮(133)和第4介轮(135)。第2介轮(134)具备配置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和背面侧的第1小齿轮(134a)、第2小齿轮(134b),第1介轮(133)在该齿轮支撑基板10的下侧与第2介轮(134)啮合,将马达(131)的转动运动向第2介轮(134)传递,第4介轮(135)在齿轮支撑基板10的表面侧与第2介轮(134)的第2小齿轮(134b)啮合,将通过第1介轮(133)传递来的马达(131)的转动运动向时针(13)传递。
文档编号G04C3/00GK102298312SQ20111018144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泽田亮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