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智能化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智能化控制电路,属于电子电路产品应用领域背景技术随着电视机顶盒和台式电脑的普及,人们在看完电视或者用完电脑后,只习惯将主要用电器的电源(如电视机、电脑主机)关闭,而附属设备(如电视机顶盒,电脑显示器、音箱、打印机、宽带猫等)根本就不关闭电源,致使附属设备长时间通电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减损附属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极易导致附属设备过热、老化烧毁,甚至引发火灾。发明内容智能化电路是串联在主电路上的一个附属电路,是将继电器线圈串联到主电路中使用,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降获取一个低压直流,对继电器线圈进行保护,通过主电路中电流强度的不同,实现对附属电路的智能化控制。该电路平时不工作,当主电路中用电设备(电视机、电脑主机)开启,主电路的电流强度达到一顶数值时(数值可以设置),附属电路也随着开启,给附属设备(机顶盒,电脑显示器、音箱、打印机、宽带猫等)供 电,当主电路中的用电设备处于关机或者待机状态时,也就是主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小于一定数值时,附属设备即处于关闭状态,达到附属设备随着主设备同步开关的作用。该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主电路不工作时,自身不消耗任何电能,达到了方便、安全、节能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I、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该电路由2个整流二极管、I个继电器、I个电容和I个整流二极管组组成,图中
I.市电火线接点、2.继电器火线接点、3.继电器不工作接触点、4.继电器工作接触点、5.继电器线圈正极接触点、6.继电器线圈负极接触点、7.电容正极接触点、8.电容负极接触点、9.保护器正极接触点、10.保护器负极接触点、11.主电器零线接触点、12.附属设备零线接触点、13.附属设备火线接触点、14.主电器火线接触点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当主电路中的设备处于关闭或者待机状态时,主电器火线接触点14与主电器零线接触点11间没有电流,或者电流很弱时,在电路中市电火线接点I到继电器线圈负极接触点6就没有电流或者电流很弱,经过整流二极管整流后的电流经过继电器线圈正极接触点5流经继电器线圈,不足以使继电器开关吸合工作,继电器开关位于继电器不工作接触点3的位置,在继电器火线接点2与继电器工作接触点4之间处于开路状态,继电器工作接触点4、附属设备火线接触点13与附属设备零线接触点12之间没有电压,附属设备不工作;当主设备开启工作,在主电器火线接触点14与主电器零线接触点11之间形成足够强度电流时,市电火线接点I中的正弦波经整流二极管整流后,电流经过整流二极管(I)到继电器线圈正极接触点5再通过继电器线圈到继电器线圈负极接触点6,并经过电容正极接触点7到电容负极接触点8,给电容充电,此时继电器线圈达到工作状态,继电器开关吸合,继电器火线接点2与继电器工作接触点4连接,使得市电火线接点I与附属设备火线接触点13导通,在附属设备火线接触点13与附属设备零线接触点12之间形成220V的电压,于是附属设备工作。当主电路中主电器火线接触点14与主电器零线接触点11间的电流增大,达到继电器线圈正常工作的极限时,继电器线圈正极接触点5与继电器线圈负极接触点6间的电压升高,高于整流二极管组的正向导通电压,整流二极管组导通,于是多余电流流经保护器正极接触点9到保护器负极接触点10,就保护了继电器线圈的安全;当主电路中出现负弦波时,此时电流经过继电器线圈负极接触点6再经过整流二极管(2)到市电火线接点1,而不经过继电器线圈,此时由于电容的充电,在电容正极接触点7与电容负极接触点8之间出现I个正向的电压,此时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正极 接触点5经过继电器线圈流回电容负极接触点8,使得继电器线圈在负弦波时仍然工作吸和,确保了附属设备的稳定工作。
权利要求1. 一种智能化控制电路装置该智能化控制电路是将继电器线圈串联到主电路中使用,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降得到一个低压直流,对继电器线圈进行保护,通过主电路中电流强度的不同,实现对附属电路的智能化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在主电路中使用的智能化控制电路,它由2个整流二极管、1个电容、1个继电器和1个二极管组组成,其特征是将继电器线圈串联在主电路中,利用二极管组的正向导通电压降保护继电器线圈,实现主电路工作附属电路工作,主电路待机或者关闭,附属设备关闭的功能,有效的解决了看电视开关机顶盒,使用电脑逐一开关各个附属设备(显示器、音箱、打印机、宽带猫等)的烦恼,避免了因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引发的火灾等不安全因素,此电路可用在电视机与机顶盒、电脑主机与附属设备之间的同步控制上。
文档编号G05B19/04GK202512383SQ20112045875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郑立君 申请人:郑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