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30200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重锤设置在外接管道上且位于爆破膜的上方,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常开触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串联,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还与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重锤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通过自动撞击式外力和爆破膜两侧的压差产生的压力同时作用于爆破膜,以保证爆破膜瞬间破裂到瞬间泄压的目的。
【专利说明】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反渗透脱盐处理工艺已经是完全成熟并运用在电力、石油、化工、饮用水处理等涉及水质要求高的各行各业,反渗透膜产品已经由完全国外进口走向国内生产的趋势,但是不管是国内生产还是国外进口反渗透膜元件,系统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产水侧背压的问题。
[0003]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背压指的是产品水侧的压力大于给水侧的压力的情况。按照反渗透膜的结构特性,卷式膜元件类似一个长信封状的膜口袋,开口的一边粘接在含有开孔的产品水中心管上。将多个膜口袋卷绕到同一个产品中心管上,使给水水流从膜的外侧流过,在给水压力下,使淡水通过膜进入膜口袋后汇流人产品水中心管内。为了便于产品水在膜袋内流动,在信封状的膜袋内夹有一层产品水导流的织物支撑层;为了使给水均匀流过膜袋表面,在膜袋与膜袋之间的给水通道中夹有隔网层。膜口袋的三面是用粘结剂粘接在一起的,如果产品水侧的压力大于给水侧的压力,那么这些粘接线就会破裂而导致膜元件脱盐率的明显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脱盐率的完全散失。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渗透系统不能够存在背压。由于反渗透膜过滤要达到淡水(即脱盐水)是通过压力驱动的,也就是说,进水侧压力要远大于产水侧压力,一般情况下都是反渗透进水前设置额定扬程、额定流量的高压泵,才能克服渗透压将淡水通过反渗透卷式膜压出,在正常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背压的,但是如果系统不正常或者故障突然瞬间停机、淡水侧出口管道上阀门因为故障突然瞬间关闭、人为误操作在淡水侧管路出口门关闭的情况下开机等,这时因为故障必然导致系统停机保护,停机前反渗透高压泵的l.0Mpa以上的工作压力瞬间消失,而反渗透产水侧一般情况下0.1-0.3Mpa的压力却因为以上故障存在,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背压反向冲击膜元件导致粘接线破裂,因此反渗透系统必须有一个防范来处理解决背压的问题。
[0004]目前,防止反渗透背压的处理方法如下:
[0005]a、现在系统正常情况下,反渗透系统产水侧都设有电动或气动排放阀门,另外系统运行或停止时候,高压泵都设置成变频气动和变频停止,这样反渗透启动前或停机时候,产水侧电动或气动门都会自动打开,系统上这种设计基本上消除了运行过程中产生背压的可能。
[0006]b、如果系统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产水侧手动门关闭等情况出现,产生背压,就需要在产水侧设置爆破旁路能够检测到瞬间产水侧和浓水侧的压差而使爆破膜成功破裂达到泄压的目的。
[0007]C、目前常规爆破膜都是有机玻璃板或UPVC板加工成一定厚度,加工成型后承受压力就设定了,比如说设置成耐压0.2Mpa的耐压爆破膜,无论何种情况只有在爆破膜前后压差大于0.2Mpa的情况下就会机械破裂,这种机械爆破膜会有以下几点缺陷:
[0008]I)实际运行过程中爆破膜的设定压力不可调。[0009]2)正常或非正常压力超限,爆破膜都会爆破。
[0010]3)有机玻璃或有机玻璃板材质的会有老化现象出现。慢慢的实际耐压等级比初始值要低,就会出现正常工作情况下,爆破膜自己爆破,造成不必要的设备停机,维修维护等不必要的费用。
[0011]故障出现意外停机,理论上爆破膜在设定值压差情况下应当立即爆破,以达到保护的作用,而实际上经常出现爆破膜破裂后两侧压差瞬间降低到设定值以下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源促使爆破膜继续破裂到足够瞬间泄压的程度,因而没有起到正确保护反渗透膜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本实用新型在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在自动撞击式外力和爆破膜两侧的压差产生的压力同时作用于爆破膜,以保证爆破膜瞬间破裂到瞬间泄压的目的。
[0013]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4]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包括外接管道以及爆破膜,爆破膜安装在外接管道上,还包括重锤、压力变送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以及驱动电机,重锤设置在外接管道上且位于爆破膜的上方,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常开触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串联,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还与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重锤连接。
[0015]还包括一个状态指示电路,该状态指示电路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第一支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以及与该第二常开触头串联的释放指示灯,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以及与该常闭触头串联的保持指示灯。
[0016]所述爆破膜为可调式爆破膜。
[0017]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爆破膜的压力可调,安装调试期间,根据实际产水管路上的压降损失,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内设定一个保险值,保证爆破膜的爆破压力在正常运行产水压力下,不会爆破。一旦因为人为故障或系统故障出现背压产生,爆破膜瞬间爆破。
[0018]爆破瞬间有外力增加爆破膜破裂:已有爆破膜都是依靠爆破膜两侧的压差产生的压力破坏爆破膜破裂,这种机械式方式有一个不可克服的缺点,就是一旦设定值达到,马上爆破膜就会破裂,此时的压力已经最大,没有后续的力源保证爆破膜继续破裂到足够瞬间泄压的程度,从而对反渗透膜起到的背压保护作用也就不是很理想。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重锤后,一旦压力设定值达到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撞击式外力和爆破膜两侧的压差产生的压力同时作用于爆破膜,以保证爆破膜瞬间破裂到瞬间泄压的目的。
[00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0020]I)整体结构紧凑流畅、易于安装;[0021]2)无需单独设计动力源,就能达到增加撞击外力。
[0022]3)爆破压力可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反渗透系统产水侧压力正常变化而导致的爆破膜的非正常爆破,从而减少了使用单位不必要的停机维修和维护费用;
[0023]4)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需要对运行设备达到超压保护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破膜以及重锤的安装结构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包括外接管道I以及爆破膜2,爆破膜I安装在外接管道2上,爆破膜2为可调式爆破膜。还包括重锤3、压力变送器4、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第一继电器以及驱动电机M,重锤3设置在外接管道I上且位于爆破膜2的上方,压力变送器4的输出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IKl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IKll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常开触头IKll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Al的一端串联,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Al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ll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ll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M连接,驱动电机M还与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M的输出端与重锤3连接。还包括一个状态指示电路,该状态指示电路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第一支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A12以及与该第二常开触头KA12串联的释放指示灯1HD。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头KA13以及与该常闭触头串联的保持指示灯1LD。
【权利要求】
1.一种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包括外接管道以及爆破膜,爆破膜安装在外接管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锤、压力变送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以及驱动电机,重锤设置在外接管道上且位于爆破膜的上方,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常开触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串联,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还与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重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状态指示电路,该状态指示电路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第一支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以及与该第二常开触头串联的释放指示灯,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以及与该常闭触头串联的保持指示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压力可调式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膜为可调式爆破膜。
【文档编号】G05D15/01GK203705976SQ20132078817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桂必友, 马加宽 申请人:常州新江南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