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结构、调焦旋钮、遥控器及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0371发布日期:2018-06-06 00:19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旋钮结构、调焦旋钮、遥控器及云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结构、调焦旋钮、遥控器及云台。



背景技术:

旋钮结构是一种供用户手动调节的器件,广泛的应用于多领域中需要手动控制的场合。通用的旋钮结构包括转动组件和固定组件,用户手动调节转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旋转,通过调节转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实现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调焦旋钮是供用户手动调节焦距的旋钮,在电子拍摄领域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调焦旋钮在长时间使用后,转动组件和固定组件容易在摩擦面上直接接触,出现摩擦力增大,调焦手感生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旋钮结构、调焦旋钮、遥控器及云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结构,所述旋钮结构包括操作组件、转动组件及固定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承载所述操作组件及所述转动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组件相对所述固定组件旋转,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操作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间隙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转动组件固定,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操作组件中的所述调节件。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转动组件,所述旋钮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弹簧套设所述旋钮上开设的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防滑轮,所述防滑轮的外侧开设有用于防滑的纹路,所述防滑轮套设所述旋钮,所述防滑轮和所述旋钮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旋钮上开设的所述凸起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处,所述转轴和所述凸起套设于所述弹簧内,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转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转动件并且相互固定,所述旋钮套设所述转动件,所述旋钮和所述转动件相互固定,所述转动件套设所述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的一端作用于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相互嵌合,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摩擦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内装设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的一端作用于所述弹簧,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摩擦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轴承,所述轴承套设所述转轴,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件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基板和装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延伸部,所述转动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述延伸部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端面与所述固定件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倾斜于所述基板,所述延伸部的侧面为斜面,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侧面与所述固定件相互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结构,所述调焦旋钮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装设于所述旋钮结构内,所述调焦旋钮用于调节外部设备的焦距。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件为电位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本体以及装设在所述本体上的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用于调节所述遥控器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云台,包括云台本体、装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拍摄设备以及装设在所述本体上的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焦旋钮,所述调焦旋钮用于调节所述拍摄设备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结构,能够隔绝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避免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在摩擦面上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摩擦力增大,旋转手感生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调焦旋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调焦旋钮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调焦旋钮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调焦旋钮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调焦旋钮中转动件和摩擦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调焦旋钮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焦旋钮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调焦旋钮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调焦旋钮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钮结构100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旋钮结构100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旋钮结构100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旋钮结构100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旋钮结构100用于供用户手动控制,用户通过调节旋钮结构100的转动角度实现对外部器件的控制,旋钮结构100包括操作组件10、转动组件20及固定组件30,操作组件10是用户操作旋钮结构100时的直接接触部件,用于供用户手动操作,转动组件20能够相对固定组件30转动,固定组件30用于承载转动组件20和操作组件10,用户转动操作组件10并带动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旋转,旋钮结构100可将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传递至外部器件(图未示),从而实现对外部器件的控制。

操作组件10包括防滑轮11和旋钮12,防滑轮11套置于旋钮12上,防滑轮11大致呈中空圆环形,其外侧开设有用于防滑的纹路,其内侧开设有内齿111,防滑轮11用于供用户操作并防止用户在手动操作时打滑。

旋钮12为中空结构,旋钮12的外侧开设有外齿121,旋钮12上开设的外齿121和防滑轮11上开设的内齿111相互配合,用于实现防滑轮11和旋钮12之间的相互固定,旋钮12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容置腔122,容置腔122用于容置转动组件20和固定组件30,旋钮12上沿径向方向还开设有若干通孔123,通孔123与螺纹紧固件(图未示)相互配合,用于与转动组件20固定。

用户旋转防滑轮11,防滑轮11在内齿111和外齿121的相互配合下带动旋钮12转动,旋钮12与转动组件20固定并带动转动组件20转动,从而实现操作组件10带动转动组件20转动的传动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防滑轮11和旋钮12之间采用齿条传动的连接方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滑轮11和旋钮12还可以采用螺接、铆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只要防滑轮11和旋钮12能够实现相互传动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防滑轮11和旋钮12是两个部件,此时防滑轮11可以遮住旋钮12上开设的通孔123,避免通孔123直接外露在旋钮结构100的侧面,可以使得旋钮结构100的外观更加美观。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滑轮11和旋钮12还可以一体成型,此时防滑轮11上开设的内齿111和旋钮12上开设的外齿121可以省略,旋钮12上开设的通孔123贯穿防滑轮11的侧面。

转动组件20装设于固定组件30上,其容置于操作组件10开设的容置腔122内,转动组件20包括转动件21和摩擦件22,转动件21和摩擦件22相互连接,转动件21大致呈中空圆柱形,其一端沿垂直其轴线方向向外延伸并形成凸起211,凸起211装设于固定组件30上并承载操作组件10,转动件21上对应通孔123的位置还开设有通孔212,转动件21上开设的通孔212和旋钮12上开设的通孔123与螺纹紧固件(图未示)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转动组件20和操作组件10之间的相互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1和旋钮12通过紧固件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1和旋钮12之间还可以采用铆接、胶固等其他连接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6,图5为图1所示旋钮结构100中转动件21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旋钮结构100中转动件21的结构示意图,转动件21中空的腔体内形成有凸台213,凸台213用于嵌合摩擦件22上开设的凹槽221,从而实现摩擦件22和转动件21之间的相互固定。

摩擦件22上开设的凹槽221与转动件21上装设的凸台213相互嵌合,凹槽221的深度大于凸台213的厚度,使得摩擦件22和凸台213在嵌合连接时,摩擦件22与固定组件30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形状与凸台213及凹槽221的形状相一致,该间隙能够储存装设在转动组件20和固定组件30之间用于提供转动阻尼力的阻尼脂,阻尼脂储存在由摩擦件22、转动件21及固定组件30相互围成的该间隙内,阻尼脂浸润在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的摩擦面上,能够隔绝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避免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在摩擦面上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摩擦力增大,旋转手感生涩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凸台213大致呈相互交叉的“十”字形,其大致中心处呈圆形,摩擦件22大致呈圆盘状,摩擦件22上开设的凹槽221与凸台213的形状一致,也是呈相互交叉的“十”字形,凹槽221的大致中心处也呈圆形,凸台213和凹槽221的形状设计为“十”字形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转动件21和摩擦件22传动时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221和凸台213还可以是其他现状,只要凹槽221和凸台213能够相互嵌合,并且凹槽221的深度大于凸台213的厚度,使得摩擦件22和固定组件30之间留有间隙即可。

转动组件20还包括转轴23,转轴23的大致中段位置沿垂直其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并形成转台231,转台231沿垂直其轴向方向观察大致呈“L”形,转台231包括传动部2311和转动部2312,传动部2311沿其轴线方向观察大致呈“D”形,其一侧形成与轴向方向平行的切面。传动部2311与凸台213大致中心处开设的凹槽2131相互嵌合,凹槽2131的形状与传动部2311的横截面一致,转动件21在转动时通过相互嵌合的凹槽2131和转台231带动转轴23转动,从而实现转动件21和转轴23之间的传动。转台231的转动部2312大致呈圆柱形,转动部2312远离传动部2311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形成凸边2313,转动部2312和固定组件30中的轴承31相互配合,轴承31套设于转动部2312上并且轴承31的一端抵靠于凸边2313,轴承31通过转动部2312和凸边2313实现与转轴23的相互固定,轴承31用于实现转轴23与固定组件30之间的相对转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台213上开设的凹槽2131与转台231上的传动部2311还可以是方形等其他形状,也可以采用螺接、胶固等其他固定形式,只要凸台213和转台231之间能够相互传动和固定即可。

摩擦件22的大致中心处开设有通孔222,通孔222用于供转轴23穿过,转轴23顺次穿过转动件21和摩擦件22,其一端抵靠于固定组件30上,另一端装设于操作组件10中的旋钮12上。旋钮12的端面沿轴线方向向旋钮12的内部延伸并形成凸起124,凸起124大致呈圆环状,其具有中空的腔体,转轴23的一端嵌入凸起124中空的腔体内。转轴23靠近操作组件10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螺孔,该螺孔与旋钮12上装配的调节件13相互螺合,从而实现转轴23与旋钮12的相互固定。本实施方式中,调节件13为调整螺钉。可以理解,调节件13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螺纹紧固件。

本实施方式中,摩擦件22与转动件21是两个部件,此时摩擦件22套设于转动件21上装设的凸台213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摩擦件22和转动件21还可以构成一个部件,此时摩擦件22与凸台213相互连接并一体成型。

转动组件20还包括弹簧24,弹簧24的一端套设于旋钮12上设置的凸起124处,另一端抵靠于摩擦件22上。弹簧24自身具有的弹力作用于摩擦件22和旋钮12上,不仅增大了摩擦件22与转动件21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了调焦手感,还能够通过自身的预压紧作用,防止旋钮结构100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调焦手感变差的情况。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簧24可以由其他的弹性件替代。

调节件13用于调整摩擦件22的压紧力,在旋入调节件13时可以增大摩擦件22的压紧力,在旋出调节件13时可以减小摩擦件22的压紧力。调节件13和弹簧24相互配合,可以有效调整摩擦件22的压紧力,提高调焦手感。

固定组件30用于承载操作组件10和转动组件20,除了上文中提及的轴承31之外,固定组件30还包括固定件32和盖板33,轴承31装设于固定件32内,固定件32的一端收容在转动件21内并临近摩擦件22,另一端连接于盖板33。

固定件32大致呈中空的圆柱体,固定件32和转动件21之间装设有阻尼脂,转动件21相对固定件32转动时,阻尼脂可以提供转动时的阻力,固定件32包括基板321和装设于基板321上的延伸部322,基板321的一端连接盖板33,另一端承载延伸部322,固定组件30中的轴承31固定于延伸部322中空的腔体内,转动件21套设于固定件32的延伸部322上。基板321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槽3211,凹槽3211用于容纳固定件32和转动件21之间因挤压而溢出的多余阻尼脂,避免阻尼脂溢散至旋钮结构100的外部。凹槽3211和转动件21上装设的凸起214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转动件21相对固定件32转动角度的限位。

本实施方式中,凹槽3211大致呈圆弧形,凹槽3211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凹槽3211相对均匀间隔设置在基板321上,凸起214的数量是一个,嵌合于其中一个凹槽3211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3211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和数量,凸起214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只要凹槽3211和凸起214能够实现对转动的限位,凹槽3211能够实现储存阻尼脂的作用即可。

盖板33大致呈圆盘状,盖板33上开设有开口331,开口331和固定件32上装设的定位部323相互配合,用于实现盖板33与固定件32在安装时的定位。盖板33上还开设有若干螺孔332,螺孔332与固定件32上开设的相互配合,在螺纹紧固件(图未示)的装配下,实现盖板33与固定件32螺孔324的相互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开口331相对开设在盖板33的两端,定位部323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定位部323对应一个开口33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口331和定位部323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只要开口331和定位部323的数量保持一致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盖板33与固定件32之间通过螺接的方向相互固定。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板33与固定件32之间还可以通过铆接、胶固等连接方式相互固定。

下面描述旋钮结构100的组装过程:转轴23先穿过轴承31,使得轴承31定位于转轴23的转台231上,转轴23连同轴承31穿过固定件32,使得轴承31固定于延伸部322中空的腔体内,将转轴23靠近轴承31的一端扣合于盖板33内,再将盖板33与固定件32的基板321螺接,从而实现固定组件30的组装过程;

再将转轴23顺次穿过转动件21、摩擦件22及弹簧24,使得摩擦件22与转动件21相互嵌合,将转动件21上的凸起214嵌入固定件32上的凹槽3211内,再将转轴23的末端抵靠于旋钮12上凸起124中空的腔体内,弹簧24套设于凸起124的外侧,此时将旋钮12和转动件21相互螺合固定,再将调节件13旋入转轴23内,从而实现转动组件20和固定组件30之间的相互固定;

最后将防滑轮11套设于旋钮12的外部,使得防滑轮11和旋钮12高度平齐并且均抵靠于转动件21上的凸起211处,从而完成操作组件10和转动组件20之间的相互固定。

下面描述旋钮结构100的传动过程:用户手动拨转防滑轮11,防滑轮11通过内齿111和外齿121的相互配合带动旋钮12转动,旋钮12与转动件21相互螺合,转动件21又与摩擦件22和转轴23相互嵌合,使得旋钮12能够带动转动件21转动,转动件21又带动摩擦件22和转轴23旋转,从而使得操作组件10带动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旋转,旋钮结构100再将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传递至外部器件(图未示),从而实现对外部器件的控制。

旋钮结构100可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由转轴23直接连接外部器件,通过转轴23直接对外部器件进行控制,此时转轴23可穿出盖板33并连接于外部器件;旋钮结构100也可以通过检测件感测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由检测件将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以电信号、磁信号等方式传递给外部器件,从而实现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该检测件可以直接装设在旋钮结构100的内部,以作为旋钮结构100中的一个部件,该检测件也可以装设在旋钮结构100的外部,只要该检测件能够感测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并将该转动角度传递至外部器件即可。

下面描述旋钮结构100旋转阻力的调节过程:

旋钮结构100可通过调节件13和弹簧24有效调整旋转阻力,当需要增加旋转阻力时,旋入调节件13,使得弹簧24的压缩量增大,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之间的间隙减小,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之间的相互挤压力增大,阻尼脂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旋转阻力增大;当需要减小旋转阻力时,反向旋出调节件13,使得弹簧24的压缩量减少,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之间的间隙相应增大,转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之间的相互挤压力减小,阻尼脂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旋转阻力减小。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钮结构100a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旋钮结构100a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旋钮结构100a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操作组件10、转动组件20及固定组件30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操作组件10中的防滑轮11、旋钮12及调节件13的形状及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转动组件20a中的转轴23和弹簧24的的形状及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固定组件30a中的轴承31及盖板33的形状与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均不做赘述。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同的部件是转动件21a和固定件32a,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动件21a同时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1和摩擦件22的功能,转动件21a中空的腔体内装设有摩擦板22a,转动件21a通过该摩擦板22a与固定组件30a中的固定件32a相互摩擦接触,摩擦板22a为一平板,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摩擦件22的作用相似。

固定件32a包括基板321a和延伸部322a,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321a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板321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相同,而延伸部322a是具有斜面的中空圆台,延伸部322a套设于转动件21a内。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转动件21a与固定件32a以锥形斜面相互接触,其通过改变阻尼脂的接触面形状,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平面阻尼接触改变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斜面阻尼接触,使得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钮结构100a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细腻的阻尼变化,能够提高调节的分辨率和准确度。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1a上的摩擦板22a与固定件32a上的延伸部322a之间也存在间隙,该间隙能够储存装设在转动组件20a和固定组件30a之间用于提供转动阻尼力的阻尼脂,阻尼脂浸润在转动组件20a与固定组件30a的摩擦面上,能够隔绝转动组件20a与固定组件30a,避免转动组件20a与固定组件30a在摩擦面上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摩擦力增大,旋转手感生涩的问题。

可以理解,第二实施方式中旋钮结构100a的组装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钮结构100的组装过程类似,第二实施方式中旋钮结构100a的传动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钮结构100的传动过程类似,第二实施方式中旋钮结构100a旋转阻力的调节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钮结构100旋转阻力的调节过程类似,在此均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旋钮结构,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间隙,该间隙能够储存用于提供转动阻尼力的阻尼脂,该浸润在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的摩擦面上,能够隔绝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避免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在摩擦面上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摩擦力增大,旋转手感生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旋钮结构的调焦旋钮,该调焦旋钮用于调节外部摄影摄像设备的焦距,其调焦旋钮包括检测件34,检测件34套设转轴23远离调节件13的一端,检测件34能够将转轴23的转动角度,即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传递至外部摄影摄像设备,外部摄影摄像设备根据该转动角度调节焦距,从而完成调焦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检测件34装设于盖板33的大致中心处,检测件34的类型为电位器,此时检测件34将转轴23的转动角度,也即转动组件20相对固定组件30的转动角度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反映该转动角度并将该电信号传递至外部摄影摄像设备处,外部摄影摄像设备根据该电信号调节焦距,从而实现调焦过程。

可以理解,检测件34不限于仅装设在盖板3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件34还可以装设在调焦旋钮的其他部件上,检测件34的类型也不限定于仅采用电位器,还可以采用光电角度传感器等其他能够感测转动角度的电子元件。

本实施方式中,该调焦旋钮应用于无人飞行器上的航拍设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钮结构100不限于仅应用于无人飞行器上的航拍设备,还可应用于测绘、显微镜、摄影摄像等其他需要手动调焦的拍摄场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焦旋钮采用了上述调焦结构,其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间隙,该间隙能够储存用于提供转动阻尼力的阻尼脂,该阻尼脂浸润在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的摩擦面上,能够隔绝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在调焦时具有良好的调焦手感。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结构也并不限于仅应用于需要调焦的场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手动控制的使用场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调焦旋钮的遥控器,所述调焦旋钮装设于所述遥控器上,所述调焦旋钮用于调节所述遥控器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调焦旋钮的云台,所述调焦旋钮装设于所述云台上,所述云台上装设有拍摄设备,所述调焦旋钮用于调节所述云台上装设的拍摄设备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结构,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间隙,该间隙能够储存用于提供转动阻尼力的阻尼脂,该阻尼脂浸润在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的摩擦面上,能够隔绝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避免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在摩擦面上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摩擦力增大,旋转手感生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上述旋钮结构的调焦旋钮,具有良好的调焦手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上述调焦旋钮的遥控器,能够有效调节其焦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上述调焦旋钮的云台,能够有效调节云台上装设的拍摄设备的焦距。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的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的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