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9099发布日期:2020-05-22 20:4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化控制有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自动化控制是一种现代工业、农业、制造业等生产领域中机械电气一体自动化集成控制技术和理论。随着微处理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功能不断提高,可用指令不断增多,指令执行周期大大缩短。目前工业上主要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单片机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准确的自动化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型号为stc12c5a60s2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p0口连接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和信号;所述单片机的p2口连接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单片机的控制命令;所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vcc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gnd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引脚p3.0和引脚p3.1连接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ttl电平和232电平转换;所述单片机的其他引脚悬空。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多个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2和引脚4接地,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1连接排阻rp的一端,所述排阻rp的另一端连接被控设备,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0口。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模块包括多个光耦合器电路,每个所述光耦合器电路包括一个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1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2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的开关端,所述继电器的电源端连接电源,所述继电器的负载端连接被控制回路,所述被控制回路两端为com口和负载口y,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4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7805集成电路,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1依次连接电感l1、电阻r1和电源,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连接电源,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依次连接电感l3和地,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3连接电感l2并输出+5v电压,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与引脚3间连接有第一电路,所述第1路电路依次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电阻r2,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max232的通信芯片,所述通信芯片分别连接db9通信口和所述单片机的p3.0口和p3.1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化控制装置精简了模块,硬件结构简单,控制准确,多处光耦合器的使用使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隔离,阻隔高电压以及电压暂态,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进而提高控制的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入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单片机、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单片机的型号为stc12c5a60s2,晶振为11.0592mhz,是主控芯片,分别连接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输入模块是自动化控制装置与设备相连的输入接口,设备如电动机,气动阀,电动伸缩缸,电磁离合器等,输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主令元件、检测元件传来的信号。输出模块是自动化控制装置与被控设备间的连接模块,它的作用是把自动化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传送给被控设备。电源模块将+24v的电源转换为+5v的电源为单片机供电。通信模块将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转换成pc机能接收的232电平,并将pc机输出的232电平转换成单片机能接收的ttl电平。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控芯片是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单片机的p0口连接输入模块,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和信号;p2口连接输出模块,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单片机的控制命令;电源引脚vcc连接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gnd引脚接地,单片机的口p3.0和p3.1口连接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ttl电平和232电平转换;单片机的其他引脚悬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入模块包括8个光耦合器,每个光耦合器的引脚2和引脚4接地,光耦合器的引脚1连接排阻rp的一端,排阻rp的另一端连接被控设备,光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单片机的p0口。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模块包括8个电路,每个电路都包括一个光耦合器,以第一个电路为例,光耦合器的引脚1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光耦合器的引脚2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光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的开关端,继电器的电源端连接电源,继电器的负载端连接被控制回路,被控制回路的两端为com口和负载口y0,负载口y0用于连接被控设备,光耦合器和引脚4接地。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模块包括7805集成电路,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1依次连接电感l1、电阻r1和电源,引脚2连接电源,引脚2还依次连接电感l3和地,引脚3连接电感l2并输出+5v电压,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和引脚3间连接有第一电路,第1路电路依次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电阻r2,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max232的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分别连接db9通信口和单片机的p3.0口和p3.1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stc12c5a60s2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p0口连接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和信号;所述单片机的p2口连接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单片机的控制命令;所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vcc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gnd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引脚p3.0和引脚p3.1连接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ttl电平和232电平转换;所述单片机的其他引脚悬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多个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2和引脚4接地,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1连接排阻rp的一端,所述排阻rp的另一端连接被控设备,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0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多个光耦合器电路,每个所述光耦合器电路包括一个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1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2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的开关端,所述继电器的电源端连接电源,所述继电器的负载端连接被控制回路,所述被控制回路两端为com口和负载口y,所述负载口y用于连接被控设备,所述光耦合器的引脚4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7805集成电路,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1依次连接电感l1、电阻r1和电源,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连接电源,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依次连接电感l3和地,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3连接电感l2并输出+5v电压,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与引脚3间连接有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依次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电阻r2,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7805集成电路的引脚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max232的通信芯片,所述通信芯片分别连接db9通信口和所述单片机的p3.0口和p3.1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适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包括型号为STC12C5A60S2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P0口连接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和信号;所述单片机的P2口连接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单片机的控制命令;所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VCC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GND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引脚P3.0和引脚P3.1连接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TTL电平和232电平转换;所述单片机的其他引脚悬空。本实用新型硬件简单,控制准确,多处光耦合器的使用使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隔离,阻隔高电压以及电压暂态,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进而提高控制的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鹏;解金国;朱光亮;刘业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清沂山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