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4249发布日期:2021-01-12 07:3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属于温湿度调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温湿度试验控制设备是通过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对试验区域进行温湿度调控的设备,通过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对试验区域的温度湿度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达到预期的温湿度效果。

现有的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在调节温湿度时,直接将制热、制冷、加湿的气体排出到试验环境中,导致局部经过温湿度调节的气体一时难以扩散到整个试验区域,调节效果不好,并且局部温湿度达到设置值很可能使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停止工作,因此需要一种温室度补偿装置使气体迅速扩散到整个试验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压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排气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的顶端表面,所述箱体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气管,所述箱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补气管,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气管;

所述排气机构的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箱体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三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承,所述旋转块的内部开设有转槽,所述旋转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口,所述出气管靠近第一气口一端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四气口,所述旋转块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块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侧表面开设有第三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与补气管均与气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的内部与出气管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与转槽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相对应,两个所述第四气口均与第三气口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假设区域内温度过高,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将冷气送入箱体的进气管中,气泵运行,将气体抽送至出气管,旋转块旋转,使气体从三个方向依次喷出,通过设置气泵加压,将制热(制冷、加湿)气体通过旋转块依次向三个方向高速喷出,使温湿度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从补气管吸入气体,使区域内产生气流,便于气体混合,调节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气管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块结构立体图。

图中:1、箱体;2、加压机构;21、气泵;22、第一通孔;23、进气管;24、出气管;25、第二通孔;26、补气管;3、排气机构;31、第三通孔;32、旋转块;33、转槽;34、插槽;35、轴承;36、第一齿轮;37、电机;38、第二齿轮;39、第一气口;310、第二气口;311、第三气口;312、第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压机构2,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机构3;

加压机构2包括气泵21,气泵21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部的顶端表面,箱体1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气管23,箱体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5,第二通孔25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补气管26,气泵2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气管24;

排气机构3的包括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开设在箱体1远离第一通孔22的一侧表面,第三通孔3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块32,旋转块32的内部开设有插槽34,插槽34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承35,旋转块32的内部开设有转槽33,旋转块3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6,箱体1的内部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7,电机3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8,出气管2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口39,出气管24靠近第一气口39一端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四气口312,旋转块32远离第一齿轮36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气口310,旋转块32远离第一齿轮36的一端侧表面开设有第三气口311。

进气管23与补气管26均与气泵21的输入端固定连通,进气管23便于输送气体,补气管26进行补充气体。

轴承35的内部与出气管24转动连接,便于旋转块32转动。

出气管24与转槽33转动连接,便于旋转块32控制出气方向。

第一齿轮36与第二齿轮38相啮合,便于带动旋转块32旋转。

第一气口39与第二气口310相对应,两个第四气口312均与第三气口311对应,便于改变出气方向。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经过智能温湿度调节仪的测量感应后,开始对区域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假设区域内温度过高,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将冷气送入箱体1的进气管23中,气泵21运行,将气体抽送至出气管24,进气管23的冷气流量不足时,从补气管26中补充气流,冷气被送至出气管24,电机37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8旋转,第二齿轮38带动第一齿轮36旋转,第一齿轮36带动旋转块32旋转,当旋转块32一端的第二气口310与第一气口39重合时,冷气从第二气口310排出,第二气口310出口较小,使气体流速更高,冷气进入环境中混合效果更好,当第三气口311先后与两个第四气口312重叠时,冷气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喷出,需要除湿时,可从补气管26中吸入潮湿气体进行除湿,通过设置气泵21加压,将制热(制冷、加湿)气体通过旋转块32依次向三个方向高速喷出,使温湿度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从补气管26吸入气体,使区域内产生气流,便于气体混合,调节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压机构(2),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机构(3);

所述加压机构(2)包括气泵(21),所述气泵(21)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部的顶端表面,所述箱体(1)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气管(23),所述箱体(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5),所述第二通孔(25)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补气管(26),所述气泵(2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气管(24);

所述排气机构(3)的包括第三通孔(31),所述第三通孔(31)开设在箱体(1)远离第一通孔(22)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三通孔(3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块(32),所述旋转块(32)的内部开设有插槽(34),所述插槽(34)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承(35),所述旋转块(32)的内部开设有转槽(33),所述旋转块(3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6),所述箱体(1)的内部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7),所述电机(3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8),所述出气管(2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口(39),所述出气管(24)靠近第一气口(39)一端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四气口(312),所述旋转块(32)远离第一齿轮(36)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气口(310),所述旋转块(32)远离第一齿轮(36)的一端侧表面开设有第三气口(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3)与补气管(26)均与气泵(21)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35)的内部与出气管(24)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4)与转槽(3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36)与第二齿轮(38)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口(39)与第二气口(310)相对应,两个所述第四气口(312)均与第三气口(311)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压机构,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排气机构,加压机构包括气泵,气泵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的顶端表面,箱体的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假设区域内温度过高,智能温湿度调节仪将冷气送入箱体的进气管中,气泵运行,将气体抽送至出气管,旋转块旋转,使气体从三个方向依次喷出,通过设置气泵加压,将制热(制冷、加湿)气体通过旋转块依次向三个方向高速喷出,使温湿度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从补气管吸入气体,使区域内产生气流,便于气体混合,调节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明;吴静萍;李吉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索亚特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