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6361发布日期:2022-05-26 09:3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现实生活中,大坝是一种截河拦水的堤堰,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而大坝常年与水接触,一部分水体会渗入坝体和地基,在地基中形成渗流场,导致发生流土、管涌或塌滑,故需对大坝进行监测,而在对大坝进行监测时,大坝所处的位置通常风浪较大,周边环境较为潮湿,产生的水雾易积聚于对大坝进行监测的监测探头上,这会影响监测探头监测的清晰度,同时,也缺乏对监测探头进行有效的清洗,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4.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5.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支撑柱、蓄电池箱和固定杆,所述蓄电池箱固定于支撑柱的左侧,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有水箱,所述固定杆的右下方设置有监测探头,所述监测探头的上方固定有护板,所述护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有电热丝;
6.所述水箱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箱内部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输送泵,所述水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设有与左右两侧所述输送泵连接的喷淋管;
7.所述支撑柱的下方设有多根防护支杆,且每根所述防护支杆均呈l状。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箱的内部贯穿设有与水泵连接的抽水管,且抽水管远离水箱的一侧插入于水中。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有防护网,且防护网均位于电热丝上端。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支杆的数量共为四根,且四根所述防护支杆分别固定于支撑柱下方的前后左右四端。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根所述喷淋管均呈u形状,且监测探头位于两根所述喷淋管之间的下方。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护板呈圆弧状,且护板的底部与监测探头的中部齐平。
13.有益效果:
14.(1)该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借助海水对监测探头进行清洗,在对监测探头进行清洗的同时,也起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
15.(2)该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对积于监测探头表面的雾气和水汽进行消除,确保了监测探头实时监测的清晰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护板底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槽侧剖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侧剖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和防护支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1-5中:1-支撑柱;2-蓄电池箱;3-固定杆;4-水箱;401-水泵;402-输送泵;403-喷淋管;5-抽水管;6-监测探头;7-护板;701-凹槽;7011-电热丝;7012-防护网;8-防护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5:
2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支撑柱1、蓄电池箱2和固定杆3,蓄电池箱2固定于支撑柱1的左侧,固定杆3固定于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杆3的上端固定有水箱4,固定杆3的右下方设置有监测探头6,监测探头6的上方固定有护板7,护板7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凹槽701,多个凹槽701的内部均固定有电热丝7011,水箱4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水泵401,水箱4内部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输送泵402,水箱4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设有与左右两侧输送泵402连接的喷淋管403,支撑柱1的下方设有多根防护支杆8,且每根防护支杆8均呈l状。
24.进一步的,水箱4的内部贯穿设有与水泵401连接的抽水管5,且抽水管5远离水箱4的一侧插入于水中,通过此种设计,在水泵401的运作下,可借助抽水管5将海水抽入至水箱4内。
25.进一步的,每个凹槽701的内部均固定有防护网7012,且防护网7012均位于电热丝7011上端,通过此种设计,借助防护网7012可在凹槽701的内部阻隔灰尘,而通过电热丝7011产生的热量,可传递至监测探头6上,借助该热量,可将监测探头6表面的水雾热熔消除。
26.进一步的,防护支杆8的数量共为四根,且四根防护支杆8分别固定于支撑柱1下方的前后左右四端,并且支撑柱1的底部与大坝连接,同时四根防护支杆8的底部亦与大坝的底部连接,通过此种设计,即使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通过四根环绕于支撑柱1的防护支杆8可在支撑柱1的四端对支撑柱1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柱1的稳定性。
27.进一步的,两根喷淋管403均呈u形状,且监测探头6位于两根喷淋管403之间的下方,通过将喷淋管403设计成折弯的u形状,可使其远离水箱4的一端延伸至监测探头6一侧,进而通过喷淋管403喷出的水可喷淋于监测探头6上,进而对监测探头8进行清洗,以将其表面的灰尘杂质除去。
28.进一步的,护板7呈圆弧状,且护板7的底部与监测探头6的中部齐平,通过此种设计,可使电热丝7011能更进一步的下探至监测探头6下方,使得电热丝7011的热量能更有效的传递至监测探头6上。
29.工作原理:
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支撑柱1固定于大坝的地面,同时将四根防护支杆8固定
于大坝的地面,即使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通过四根环绕于支撑柱1的防护支杆8可在支撑柱1的四端对支撑柱1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柱1的稳定性,使支撑柱1不易倾倒,而抽水管5远离水箱4的一侧插入于海水中,通过水泵401的运作,可使海水能通过抽水管5被抽入水箱4内,而进入到水箱4内的水,通过输送泵402可将水箱4内的水借助喷淋管403对外喷淋,进而通过喷淋管403喷出的水可喷淋于监测探头6上,进而对监测探头8进行清洗,以将其表面的灰尘杂质除去。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支撑柱(1)、蓄电池箱(2)和固定杆(3),所述蓄电池箱(2)固定于支撑柱(1)的左侧,所述固定杆(3)固定于支撑柱(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的上端固定有水箱(4),所述固定杆(3)的右下方设置有监测探头(6),所述监测探头(6)的上方固定有护板(7),所述护板(7)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凹槽(701),多个所述凹槽(701)的内部均固定有电热丝(7011);所述水箱(4)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水泵(401),所述水箱(4)内部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输送泵(402),所述水箱(4)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设有与左右两侧所述输送泵(402)连接的喷淋管(403);所述支撑柱(1)的下方设有多根防护支杆(8),且每根所述防护支杆(8)均呈l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的内部贯穿设有与水泵(401)连接的抽水管(5),且抽水管(5)远离水箱(4)的一侧插入于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701)的内部均固定有防护网(7012),且防护网(7012)均位于电热丝(7011)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杆(8)的数量共为四根,且四根所述防护支杆(8)分别固定于支撑柱(1)下方的前后左右四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喷淋管(403)均呈u形状,且监测探头(6)位于两根所述喷淋管(403)之间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7)呈圆弧状,且护板(7)的底部与监测探头(6)的中部齐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柱、蓄电池箱和固定杆,蓄电池箱固定于支撑柱的左侧,固定杆固定于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杆的上端固定有水箱,固定杆的右下方设置有监测探头,监测探头的上方固定有护板,护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的内部均固定有电热丝,水箱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水泵,水箱内部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输送泵,水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设有与左右两侧输送泵连接的喷淋管。该种水利工程渗流智能监测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借助海水对监测探头进行清洗,在对监测探头进行清洗的同时,也起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亚洲
技术研发日:2021.11.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