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3874发布日期:2024-05-10 23:53阅读:7来源:国知局
加热器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加热器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例如空调、电动汽车、电子产品等,达到调整温度的效果。

2、现有的加热器的开关由加热器控制电路实现。出于安全考虑,现有的加热器控制电路通常输出pwm方波信号,再对pwm方波信号进行功率转换以达到控制加热器的效果。

3、相关技术中,为输出pwm方法信号,现有加热器控制电路中需要增加pwm生成电路。然而,加热器所需要pwm信号的频率通常较低,导致pwm生成电路中需要增加较大体积的电容器件,使得加热器控制电路所在电路板的体积较大,不利于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加热器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加热器的控制端电连接;

3、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同时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的加热控制信号;

4、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或所述第二输入端未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关闭的停止控制信号。

5、可选地,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和放大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放大单元电连接;

6、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开启所述放大单元;

7、所述放大单元用于在开启状态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加热控制信号。

8、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

9、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用于在其控制端接收到所述目标电平信号时拉低所述放大单元的控制端的电平。

10、可选地,所述放大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11、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用于在开启状态下输出加热控制信号或者停止控制信号。

12、可选地,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13、所述保护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保护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输出所述停止控制信号,所述保护控制信号由第一处理器在加热器所在位置的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阈值。

14、可选地,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5、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用于在接收到保护控制信号时开启,以控制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停止控制信号。

1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加热器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指定引脚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指定引脚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电连接;

17、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确定开启所述加热器时向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通知信息,并且所述第一处理器输出目标电平信号和第二处理器输出目标电平信号;所述通知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器开启所述加热器;

18、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同时接收到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输出的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的加热控制信号;

19、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器未输出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关闭的停止控制信号。

20、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

21、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所在位置的温度值并输出给所述第一处理器;

22、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保护控制信号并输出给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

23、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保护控制信号时输出所述停止控制信号。

24、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输出所述通知信息。

25、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设有第一看门狗电路,所述第二处理器设有第二看门狗电路;

26、所述第一看门狗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工作异常时重启所述第一处理器;

27、所述第二看门狗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处理器工作异常时重启所述第二处理器。

2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提供的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加热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同时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的加热控制信号;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或所述第二输入端未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关闭的停止控制信号。这样,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热器控制电路实现转换器开关控制,无需设置pwm生成电路即无需增加较大体积的电容器件,可以减小加热器控制电路所在电路板的体积,有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3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加热器的控制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和放大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放大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加热器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指定引脚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指定引脚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输出所述通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设有第一看门狗电路,所述第二处理器设有第二看门狗电路;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加热器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该电路包括: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加热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同时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的加热控制信号;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或所述第二输入端未接收到目标电平信号时,输出控制所述加热器关闭的停止控制信号。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热器控制电路实现转换器开关控制,无需设置PWM生成电路即无需增加较大体积的电容器件,可以减小加热器控制电路所在电路板的体积,有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技术研发人员:姚茂楠,祁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