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设备、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52993发布日期:2023-08-06 06:1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温控设备、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温控设备、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在“双碳”政策加持下储能行业得到蓬勃发展,电池储能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池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进行温度控制。高密度、高环境温度要求的电池包对散热的稳定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制冷能耗也提出严格要求。

3、一般地,用于电池包温度控制的解决方案是风冷冷水空调搭配电加热系统,利用风冷冷水空调对电池包进行降温,满足电池包运行中的冷量需求,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包启动时,利用电加热系统对电池包输送热量,确保电池正常启动。

4、相关设备中利用风冷冷水空调中的热泵系统中的冷凝器或蒸发器通过冷水管路直接向电池包输送热量,但是,常用的风冷冷水空调的压缩机由于固有特性在启动到稳定输出的过程中具有过渡时间,导致风冷冷水空调存在冷量或热量输出不连续的问题,以至于不能满足电池包启停过程中的冷量或热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风冷冷水空调存在热量或冷量输出不连续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温控设备包括:冷媒系统、热传输系统和蓄热器,所述热传输系统包括循环主路和并联于所述循环主路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蓄热器与所述第一支路导热连接,所述冷媒系统与所述第二支路导热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循环主路的第一出水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控制所述热传输系统进入蓄能模式,在所述蓄能模式下,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热传递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支路内的流动介质至所述蓄热器;根据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控制所述热传输系统进入释能模式,在所述释能模式下,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热传递的方向为所述蓄热器至所述第一支路内的流动介质;其中,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与第一温度范围不重合。

3、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当电池包的工作温度偏离于电池包的最佳温度范围时,比如电池包的温度过高或电池包的温度过低时,与电池包换热的循环管路中的热传输介质温度也会偏离于设定的温度范围,也即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状态,通过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通过第一支路与蓄热器换热将电池包中的热量或冷量存储在蓄热器中,使蓄热器蓄能。并在电池包的温度状态发生转变时,即第一出水温度从第一温度范围转变至第二温度范围时,例如电池包的工作温度由过低转变至过高时,则再次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将存储在蓄热器中的能量通过第一支路和循环主路释放,将热量或冷量输送至电池包,以弥补冷媒系统中的压缩机启动初期供热或供冷不足,满足电池包的供热或供冷需求。

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包括: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包括: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值;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二支路连通,并控制所述冷媒系统启动运行。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循环主路的进水温度;获取所述蓄热器的第二出水温度;根据所述第二出水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温度控制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断开。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小于所述第二设定值,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电加热件,所述电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蓄热器的第二出水温度;根据所述第二出水温度小于第三设定值控制所述电加热件启动运行;其中,所述第三设定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热传输系统的停机时间;根据所述停机时间大于设定时间值,控制所述热传输系统和所述电加热件启动运行,并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停机时间大于设定时间值,控制所述热传输系统和所述电加热件启动运行,并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电价信息;根据电价处于谷期且所述停机时间大于所述设定时间值,控制所述热传输系统和所述电加热件启动运行,并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

1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温控设备,所述温控设备包括:热传输系统,所述热传输系统包括循环主路和并联于所述循环主路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蓄热器,与所述第一支路导热连接;冷媒系统,与所述第二支路导热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循环主路的出水端并用于检测所述循环主路的第一出水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媒系统、所述热传输系统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出水温度执行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控制方法。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循环主路的进水端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循环主路的进水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支路并位于所述蓄热器的下游侧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热器的第二出水温度;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和所述第二出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并控制所述冷媒系统的运行。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电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一支路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出水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件的运行。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获取热传输系统的停机时间和电价信息,并根据所述停机时间、所述电价信息、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第一出水温度和所述第二出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且控制所述冷媒系统和所述电加热件的运行。

1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包括:冷媒系统、热传输系统和蓄热器,所述热传输系统包括循环主路和并联于所述循环主路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蓄热器与所述第一支路导热连接,所述冷媒系统与所述第二支路导热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电加热件,所述电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停机时间大于设定时间值,控制所述热传输系统和所述电加热件启动运行,并控制所述循环主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9.一种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控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循环主路的第一出水温度;根据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以使蓄热器蓄能;根据第一出水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以使蓄热器释能。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先通过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使蓄热器蓄能,并在电池包的温度状态发生转变时,再次控制循环主路与第一支路连通,将存储在蓄热器中的能量通过第一支路和循环主路释放,将热量或冷量输送至电池包,以弥补冷媒系统中的压缩机启动初期供热或供冷不足,满足电池包的供热或供冷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骆明波,骆名文,卫鹏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